文/金羊网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林伟吟 刘文琴 图/金羊网记者 周巍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称呼;病房,总被视作冰冷的存在;不过,冰冷的病房却因为有了妈妈的陪伴变得温暖。 今天是母亲节,我们关注病房里的妈妈——她们有的是白血病患儿的妈妈,有的是守护新生儿生命安全的医生妈妈,却有着一样的经历:为孩子无私付出,哪怕美丽的容颜变得憔悴,哪怕牺牲了自己的生活,也要留下最美、最灿烂的笑容给孩子,给亲人,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和温暖。 医生妈妈: 她守护万千母子,却无法陪伴自己的孩子 “我记不清楚自己接生了多少个孩子,我特别愿意当这些孩子的‘执妈’。” 5月9日,在刚刚结束一台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剖腹产手术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张睿终于舒了一口气,为了这台手术,她当天早上6点多就到医院做术前准备。手术做了2个多小时,由于胎盘植入太深,最后为患者输血上千毫升。患者是一位不容易的高龄母亲,曾经3次怀孕都没有保住胎儿,最后做试管婴儿成功怀孕,却出现了十分凶险的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从接收这位患者起,张睿就密切关注着病人的每一次产检指标。因为太过焦虑,患者时不时往医院跑,5月8日,怀孕34周的患者突然出现出血症状,无法继续保胎,详细评估后张睿团队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最终保住母子平安。 张睿1992年起从事产科工作,如今是国内知名产科医生,被许多高危妊娠孕产妇视作“保护神”,因为她接收的大多是有着反复流产经历等坎坷“孕史”的孕产妇,她们几乎把她当成了“最后的希望”。“曾经有位患者在我写病历时,搬了张凳子就坐在我身边,她说待在我身边就有安全感。”张睿笑着说,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她们的怀孕经历坎坷,心理较为焦虑脆弱,她十分理解,“我用心待她们,她们也能感受得到,久而久之,患者就成了我的朋友。” 从年轻的产科医生到如今经验丰富的“产科圣手”,张睿接生过的孩子已经数不清,她一直是这些高危妊娠产妇和新生儿的“守护者”,她说:“我特别愿意当这些孩子的‘执妈’。” 张睿自己也是一位母亲,她的儿子今年读高三,马上就要参加高考。这些年来,张睿只要有时间,都会尽可能地陪伴孩子,但相比之下,她给儿子的陪伴远远少于病房里的患者。“我首先是一位医生,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证每一个生命的安全,同时我又是母亲,我希望能够陪伴孩子,但确实太忙了。”张睿说,今年母亲节,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全心全意地陪伴自己的孩子。 患儿妈妈: 让孩子坚强面对疾病,学会珍惜幸福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儿童血液科病房里,几乎每一个病床前陪护的都是妈妈,31岁的邱小娟(化名)是其中的一位。和其他妈妈时刻呵护着病床上的病儿不同,她和患白血病的女儿佳佳(化名)一直坚持着孩子上学时的日常作息。 佳佳今年11岁,2017年年底出现体力透支、上楼乏力等症状,今年1月被确诊为急性髓性白血病。得知女儿得病那一刻,邱小娟说有一种“天都塌下来”的感觉。她20岁生下女儿,一直视若珍宝,怎么会得这种病呢?“那段时间我一直在自责,是不是自己哪里没有做好,又或者怀孕时有什么地方没注意导致孩子基因突变?”胡思乱想的她那段时间天天以泪洗面。 但沮丧无法改变任何现实。冷静下来后,邱小娟和母亲带着女儿从西双版纳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血液科。“当医生告诉我,孩子的病能治时,我就坚定了要和女儿一起战斗的决心。”邱小娟美丽的眼睛里透着坚定的目光。她告诉女儿:“不能老把自己当病人,只有这样,身体里的好细胞才能打败坏细胞。” 佳佳乖巧又懂事,按照妈妈给她制定的日常作息计划,住院这几个月,每天除了做治疗外,她都按照学校的进度在学习功课,“生病了,心态要保持好,如果我把她看成是病孩子,她也会觉得自己是病孩子,就会失去斗志。”邱小娟说,佳佳乐观又坚强,至今经历了7次骨穿和8次腰穿,从来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化疗让她吃不好睡不着,还会呕吐,她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声。“反而是我,经常在孩子进去检查后哭得不行,直到她安然被送出来才稍微放心。”邱小娟说,她也曾伤心绝望过,但这样对女儿的病情并没有一丝帮助,最终她选择了坚强面对。佳佳唯一的一次哭泣是化疗后开始掉头发,妈妈告诉她,为了更好地治疗,她需要剃掉原本齐腰的长发。孩子伤心地哭了,但在妈妈的安慰和鼓励下,她最终同意了剪发。如今,顶着小光头的佳佳是病房里的“小红人”,她和每一个病床的孩子都成为了朋友。非治疗时段,她就跟着护士姐姐到各个病房去发药,还帮着推车,深得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喜欢。 对于生病,佳佳一直都乐观面对。她说:“上天给了我很多聪明,也给了我一点点笨,但它发现聪明有点多,所以给了我一点疾病。”她告诉记者,生病是她人生中的一次难忘的经历,因为生病,她才知道她以前的生活有多幸福,她今后会更加珍惜幸福。 邱小娟说,或许是命运眷顾,她终于等到了和女儿全相合的骨髓配型,下个月佳佳就能做移植了,“接下来会比现在更辛苦,我都和她做好了心理准备,她说她不怕,一定要把病魔打败。” “如果我把她看成是病孩子,她也会觉得自己是病孩子,就会失去斗志。”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