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数字化透视未来教育新路径 联通虚拟世界效用不可想象

2018-04-24 18:42:45 来源:未来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蔡秀明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展览会现场,学生在体验虚拟实验。未来网记者注意到,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展览会现场,教育数字化的应用实践比比皆是,大大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方式。

  未来网(www.k618.cn中央新闻网站)福州4月24日电(记者 杨佩颖巩帅)只要动手轻轻点击屏幕上电阻、导线、开关、电池等按钮,随意拖动,就可以操作物理实验,逼真的实验现象令人印象深刻。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展览会现场NOBOOK虚拟实验的展位上,几个演示虚拟实验的触控大屏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驻足体验,

  除了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都可以通过轻点屏幕进行操作。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展览会现场,学生在体验虚拟实验。未来网记者 杨佩颖 摄

  这款针对中小学生教学的虚拟实验教学软件涵盖了小初高阶段的各类实验课程,不仅让实验课可以随时进入课堂,不再因为设备、环境等因素无法实现,还方便教师进行课堂实验演示和讲解,让繁琐的实验课变的简单、高效,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据NOBOOK虚拟实验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款虚拟实验已经服务于全国300多所中小学校。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展览会现场,学生借VR体验田间实验。未来网记者 杨佩颖 摄

  虚拟与现实的交互让教育方式更加丰富多元化。头戴VR眼镜,就可身临其境地体验模拟甲午海战的场景。23日下午,记者在VR体验中接受了一场红色教育。佩戴设备后,借助听、触觉实现交互式体验,通过自由行走,完成了穿越时空隧道、北洋水师检阅等多个交互环节。通过逼真的场景更好地接受红色教育。

  未来VR技术将被更广泛地运用于博物馆和学校。目前,教育数字化已覆盖福州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电子黑板、书本等智能化教育系统与设备正逐步进入课堂。

  国家外专局专家邓中恒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VR用在教育上比中国早很多,在美国实际上最早运用的是军事、教育培训和医疗,反而不是商业。实际可知,VR在教育培训上有非常大的作用。现在在中国我们所知道的VR市场的培训,多半停留在纯视觉或简单静态三维的阶段,只有技术上再往前进两代,才能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作用。未来VR教育前景非常可观。美国的虚拟现实教育培训市场巨大,营业额和使用数量非常高。在教育培训应用方面,如果能用三维虚拟沉浸式的方式模拟下来,无限制的用,无限制练习,配上人工智能,这个效用不可想象。

  此外,未来网记者注意到,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展览会现场,教育数字化的应用实践比比皆是,大大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方式。

  “它的‘手臂’关节可以达到六自由度,与人体胳膊关节十分接近,灵活性非常高,还具备交流、视觉、移动等功能,是综合性服务机器人。”创始人唐博维介绍的这款机器人名叫MoRo机器人,它是由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博士归国创业开发的一款教学机器人,唐博维认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不能只会原理编程和算法,更重要的是有上机操作和实践的经验。该团队为高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业课提供系列解决方案包括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实验课等。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展览会现场,智慧教学云系统打造的智慧课堂。未来网记者 杨佩颖 摄

  唐博维告诉未来网记者,2015年,他和其他合伙人回国后,发现国内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人才培养方面的欠缺,美国是1979年开始建立机器人专业,而中国是2016年在东南大学首次开设机器人专业。他们希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让高校更好的开展机器人学科教学。

  在刚刚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信息化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正在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虚拟实验课改变了“上实验课的时候全靠嘴巴讲,学生从上课睡到下课”,的窘境,智慧教学云系统只需要一个账号就可以随时随地享用名校名师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备课授课、家校互动、指导学生等,数字时代给教育带了无限的想象,带来了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模式创新。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