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明星拿天价片酬还耍大牌? 三大视频网站联手抵制

2018-04-04 19:25:58 张曦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我来说两句

资料图:人民币 张云 摄

  天价片酬已经成为业内痼疾(资料图) 张云摄

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 张曦)明星天价片酬并非新鲜话题,尽管多次被点名批评,但依旧有个别明星我行我素。今日,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三大视频网站联合发布倡议书,声讨明星天价片酬、耍大牌等恶劣行为,并呼吁业内共同抵制,进一步规范剧组工作流程、逐步建立劣迹演员名单库。

三大视频网站联合发布倡议书,指出当下明星片酬过高、耍大牌等行为。

  三大视频网站联合发布倡议书,指出当下明星片酬过高、耍大牌等行为。

痛批业内痼疾

天价片酬、消极怠工、乱改剧本

倡议书提到,虽然当下有不少影视精品,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明星效应”被过分夸大;少部分演员自身行为的不规范,让原本有序的创作环境出现了不和谐、不健康的一面。例如部分演员“唯身价论”,有违市场规律开出天价片酬,不再潜心创作;片场消极怠工,不按规定时间出工出演;“唯地位论”,对剧组其他主创人员不尊重,提出非正常要求、乱改剧本、干涉导演拍摄、决定演员搭配及番位等。

倡议书认为,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影视生产的正常秩序,破坏了艺术创作规律,也影响了影视剧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更为严重的是产生了不良导向,损害了影视行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因此,三大视频网站联合呼吁业内共同抵制这些行为。

央视曾点名《如懿传》演员片酬高

  央视曾点名《如懿传》演员片酬高

提出三大建议

抵制天价片酬、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劣迹演员名单

同时,倡议书也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共同抑制不合理的高片酬现象,在内容制作层面,将演员的片酬比例控制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在版权采买层面,将评估标准进一步优化和丰富,不明星唯一论。

二是进一步规范剧组工作流程,在充分保障演员个人权益与合理艺术创作的前提下,杜绝演员为突出个人戏份,不尊重剧本创作主脉络和其他演员的表演,而强行指定合作导演、合作演员、删改剧本、决定番位;杜绝演员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保障剧组的正常运转。

三是逐步建立劣迹演员名单库,将有违契约精神、行为不端、不敬业、提出无理需求、扰乱剧组正常拍摄秩序的演员纳入其中。三家平台将对此类演员实行预警机制,谨慎聘用。

明星天价片酬影响恶劣

业内人士:导致影视剧“注水”现象严重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曾就明星天价片酬展开调查,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片酬过高,对行业影响颇大,一方面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演员片酬占去太多,势必会影响制作成本,此外也会导致影视剧“注水”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例如,片方以5000万元一部戏的打包价请到某明星出演,在杀青时与电视台签订了400万元一集的协议,那么最终剪辑上多出七八集,就能够直接增加约3000万元的收入,将明星片酬所增加的成本轻松化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经纪人曾告诉记者,“很多一线演员会相互攀比片酬,签约时提前找人从片方那里打听搭档的酬劳,然后就坐地起价,这也是导致片酬居高不下的原因”。

相关协会曾就明星片酬发布意见。图片来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相关协会曾就明星片酬发布意见。图片来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官方多次亮剑

不靠炒作拼明星,合理分配片酬

事实上,针对明星的天价片酬,相关部门已经多次“亮剑”。

据《北京青年报》消息,年初召开的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会议上,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提到,今年将继续着重解决明星薪酬过高问题。他指出,要引导各广播电视机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节目创意研发和高水平制作上来,用内涵和品质取胜,而不是靠炒作和拼明星来提高知名度。”

2017年9月,多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剧投入、分配机制。

同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意见提到,影视剧里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