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我们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伉俪 六十年文艺轻骑兵
2018-02-25 22:04:41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陈虹虹 孙靖 |
分享到:
|
央视网消息:继续关注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从成立之初,这75支乌兰牧骑红色轻骑兵的特点之一就是队员们一专多能、身兼数职,而这种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一直延续至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对在服务一线基层群众中结下深厚感情的乌兰牧骑伉俪,时隔六十年,他们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丝毫没有改变。 在内蒙赤峰的巴彦查干苏木,牧民穿上了新年盛装迎接克什克腾旗乌兰牧骑的到来,以蓝天为幕布,雪地做舞台,进行了一场辞旧岁,迎新年的联欢。 在某驻军雷达站,翁牛特旗乌兰牧骑的新年慰问演出让军营文化生活也沸腾起来。 巴林右旗综合社会福利中心的老人们也迎来了他们的老朋友,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定期会为他们带来热闹的文艺节目。 巴林右旗综合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郑才喜:喜欢看马头琴,草原(歌声响起)他们也就来劲了,他们也就活动起来,身体也跟着动。 这些年轻的乌兰牧骑队员们传承着当年老一辈“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传统,送文化、讲政策,“哪里有群众,就到哪里演”。84岁的乌国政老人是最早的一批乌兰牧骑队员,见证了1957年乌兰牧骑的成立。他告诉我们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时光都是在乌兰牧骑度过的,在这里他学会了舞蹈、乐器、编曲,与农牧民同吃同住,结下深厚的友谊,讲到动情处,老人还拿起四胡唱起了当年自己创作的歌《我们的乌兰牧骑》。 翁牛特旗乌兰牧骑老队员乌国政:习近平主席这个回信,感动得我们老队员两三宿都没睡觉,有的哭,说是给乌兰牧骑实际上是为全国文艺工作者写的,中心意思,就是号召文艺界都要下基层为群众服务,以人民为中心,要搞好创造。 在60年的岁月里,乌兰牧骑队员们结合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创作了《顶碗舞》《筷子舞》等一批精品力作。在1964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后红了乌兰牧骑,火了蒙古族顶碗舞。由于常年下基层,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无暇照顾家庭,是很普遍的现象。 翁牛特旗乌兰牧骑老队员宋正玉:生完孩子一个月多就回来了,把孩子搁到内蒙,一天也见不着,我现在回想,热爱到那个程度,我说乌兰牧骑让我还演出,70岁还能跳舞,就那个心情那时候。 如今顶碗舞是乌兰牧骑队伍中的保留节目,也成为蒙古族文化的一个代表。在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下,很多队员结成事业伉俪。如今,在巴林右旗乌兰牧骑,这支30多人的队伍中就有四队夫妇,舞蹈演员娜日苏和乌云毕力格就是其中的一对,巴林右旗乌兰牧骑正在忙于排练,夫妻二人无暇照顾孩子,他们七岁女儿也随父母来到了排练厅。 娜日苏说由于夫妻二人都是乌兰牧骑的队员,长期下基层,孩子出生六个月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下乡演出。 巴林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娜日苏:带着她就各种下乡啊或者各种演出都带着她,带着我妈,拖家带口的就走了。因为乌兰牧骑这个职业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那种的。 娜日苏是巴林右旗乌兰牧骑不可多得的舞蹈尖子,在多个舞蹈中担任领舞,由她领舞的《巴林蒙古女性》和《巴林·德布斯勒》两次荣获全国舞蹈界最高奖项———荷花奖。娜日苏的爱人乌云毕力格今年41岁了, 15岁的他就考入了乌兰牧骑, 一专多能是乌兰牧骑的特点,乌云毕力格既是舞蹈演员,还会拉马头琴和四胡,现在他又开始专攻呼麦。 腊月23,小年,这天也称为蒙古新年,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而这天娜日苏和其他女队员们又赶往呼和浩特进行演出,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她们一家又无法团聚。 这个春节,对于娜日苏来说注定又是一个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春节,但是就像她对记者说的一句最朴素的话:在乌兰牧骑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不可或缺,作为新一代文艺的“带头人”,更要以身作则把乌兰牧骑精神传承弘扬下去,做好新时代的文艺轻骑兵。 |
相关阅读:
- [ 02-25][新春走基层:改革开放家国40年]时代好,咱就会好
- [ 02-24][新春走基层] 宁夏海原在“精准脱贫”路上的变化与期待
- [ 02-24]【新春走基层】喜看庄头气象新
- [ 02-23][新春走基层]宁夏神宁枣泉煤矿:手机里的智慧矿山
- [ 02-23][新春走基层]四川成都:民俗文化闹新春
- [ 02-23]【新春走基层】一个山东姑娘的旅行春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