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国医,李济仁

2018-02-19 11:41:29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非遗“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张舜华在安徽亳州华佗故居。国医大师李济仁夫妇和四子一女  李济仁长子张其成(随母姓),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以文化传扬中医国粹;

央视网消息:稍显拥挤的客厅,一缕药香萦绕,陈旧而整洁的家具,诉说年轮故事。不远处街道的车水马龙,让这里显得愈加静谧。“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位“国医大师”就住在这样一间再普通不过的老房子里。

“中医本身就是科学,能把病看好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已退休19年的李济仁,至今仍坚持每周四坐诊。按照往常惯例,早晨6点起床,晨练、看报、吃饭……然后徒步十分钟去安徽芜湖弋矶山医院出诊。

作为当代中医药教学的开创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传人,李老悬壶近70载,以济人济世之情怀,亲身传播中医国粹的精华与智慧,广施仁爱,惠及四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国现代中医的振兴之路。

初心是仁心

医在民间,大医情怀充满人性温度。

李济仁,原名李元善,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上中学时,他不幸染上疟疾。在那个医疗条件奇缺的年代,看个病都要走很远的路才能找到医生,他不得不休学在家养病。病痛折磨期间,正值战乱,百姓的病患之苦,他感同身受。

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非遗“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张舜华在安徽亳州华佗故居。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生病期间,李元善萌生了学医救人的想法。病愈后,李元善就做出了弃文学医的决定,当时,他只有十二三岁。后来,长兄不幸夭折,更加坚定了他学医的决心。

李元善先是在汪润身老先生处学医,后闻定潭“张一帖”之名,又拜其传人张根桂为师,抄方巡诊、采药制药。“转益多师是汝师。要想为人民服务,技术上必须要精,再就是医德要好,那就必须进一步学习深造。”后来,张根桂将女儿张舜华嫁给他,夫妇俩由此成为“张一帖”第14代传人。

“一帖”传世 400 载,至今犹记“赶定潭”。张氏一脉是北宋名医张扩的后代,擅长治疗伤寒。明朝嘉靖年间,传人张守仁独创药方“张一帖”。张氏一门医者仁心家风传世,直到民国,定潭“张一帖”还常年在路边免费供应“药茶”,为年纪大的病人或家庭困难的病人免费看病。此即当地人人称道的“赶定潭”。

历时六年学医出师的李元善打算大展鸿鹄之志,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李济仁。“所谓元者,善之长也,做医生必须要济世救人,要济世为怀。”在此后的从医日子中,他一直践行着这一初心。

20 世纪 70 年代末,李济仁夫妇先后调入皖南医学院工作。但“‘张一帖’在老家定潭的根不能丢。”于是二老把当时年仅 17 岁的次子李梃留在了家乡,成了“张一帖”在定潭的守护者,延续着当地“赶定潭”的传说。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