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以求医、教、研 执着与创新,有时是一种责任。 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凸显了中医药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李济仁(摄影:魏爱林) 李济仁先生正是掌握了这把“钥匙”,开启了中华文明宝库,同时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中医药传承之路:源于新安,立足国学,重视临床,走向科学。 新安医学是徽州文化中“宝库中的宝库”,并素以“南新安、北华佗”而蜚声杏林,而歙县定潭“张一帖”又是新安医学中影响最大的世医家族之一。 作为世医传人,前人给李济仁设定的人生轨迹或许是要其传承“张一帖”的医术,守住其祖辈遗产,但李济仁并没有因循守旧。学成后,李济仁先后从乡村走到县城,又从县城走到城市。为了传承中医文化,开始从事当代中医药教学工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医药教学还是个新生事物,没有人知道该如何授课,从何讲起,更没有人告诉你该如何教学。李济仁靠着自己的努力,刻苦钻研,认真摸索,与中医界同仁一道,硬是闯出了一条新中国有史以来的中医药教学之路,甚至连教材也是自己编写。 改革开放后,李济仁积极提倡开展新安医学研究,主张发掘新安医学这座丰富宝藏。结合西医研究成果,他为中医内科、妇科病创造了多个效方验方,提出“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制订“辨治顽痹四法”,注重融汇新安医学学术思想以及《内经》理论与诊治方法,从临床实践中加以体悟。同时,还原 668 位新安医家和 400 余部新安医籍的原貌,传承发展新安医学。 中医的临床手段很多,各种方法都有不错的疗效,但在标准化上做得还远远不够。李老说,对于“中医”,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要“立足国学,走向科学”,国学是“溯其源”,科学是“解其因”,两者都是在为中医学寻找话语权。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可以使人们重塑中华民族的信仰、找到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要研究古代的东西,必须要结合到今天,要继承必须要发展,要将古和今结合。”谈及中医药传承,李老颇喜欢引用《内经》进行阐释。 少年李济仁从师前后学医6年,其中就花了2年时间攻读《内经》;青年时期又两次进入安徽中医学院和北京中医学院《内经》师资班各学习1年。正是这部被中医界奉为圭臬的经典著作,把他引进了研究中医理论的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