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质量、规模双轮驱动 中国经济拧紧安全阀

2018-01-21 17:33:37 李长安 来源:未来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专家谈】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一举扭转了近几年经济增长持续下行的趋势。而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提升,为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九大报告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在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明确提及“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很显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努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发展理念。我们从一系列的经济数据中,可以看到在质量提升方面出现的诸多可喜变化。

  首先,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拉动进一步向消费拉动转换。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发展方式。投资驱动虽然能够拉动经济更快地增长,但也很容易导致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而且会抑制消费水平的提高,影响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的改善。近五年来,这种局面已经得到有效改善。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的年平均贡献率为56.2%,资本形成总额的年平均贡献率为43.8%,其中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这就表明,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是提升消费的重要因素。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跑赢GDP增速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这已经是连续第八年出现了缩小的趋势。

  其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2012-2017年期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2012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下降1.5和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在201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9%、40.5%和51.6%,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了明显提升,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再次,企业效益继续改善。近些年来,由于企业成本不断上升,产能利用率下降,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降成本、去产能有了较好的效果。企业的成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产能利用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2017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提升到77.0%,创五年新高。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工业企业杠杆率不断降低,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企业成本继续下降,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8元。

  最后,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就是要从过去的以要素投入为主转变为以创新拉动为主,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几年来,这种转变的趋势正在形成。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4%,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4.4和6.8个百分点。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接近60%,已经大大超过了劳动力和其他物质资本投入的贡献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已经形成,2017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迈向“质量中国”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比如经济增长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定,去产能、降成本、调结构任务依然繁重,绿色发展理念有待提高,对外贸易形势趋于严峻,等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刚刚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来说,必须坚持经济数量和经济质量的共同发展和提升。没有数量的扩张,质量提升就缺乏基础;而没有质量的提升,单纯数量的扩张就没有意义。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紧紧围绕着质量提升这个中心环节,“质量中国”的战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未来网特约评论员 李长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