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英媒关注中国易地扶贫搬迁:决心根除极贫 使居者有其屋

2018-01-15 13:20:58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陈虹虹 赵舒文  
分享到:

参考消息网1月9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希望到2020年帮助3000万民众脱贫。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数亿民众摆脱了贫困,但联合国前不久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农村仍有5.7%的人口生活贫困,西部一些地区的这个比例高达10%,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为12%。

据英国《观察家报》网站1月7日报道,肖尔察(音)住在猪圈旁摇摇欲坠的棚屋内,这里距离北京和上海的宏伟高楼有数千英里。

几根竹竿支撑着棚屋千疮百孔的房顶,竹竿上挂着破旧蚊帐。小猫和小鸡在泥土地面上跑来跑去。57岁的老肖在中国与缅甸、老挝接壤的西南山区小村里出生长大。中国政府决心根除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极端贫困现象,老肖就是即将接受异地安置的数百万贫困民众之一。

报道称,中国号召在今后三年里展开脱贫攻坚战,数百万农村居民将搬进由政府提供补贴的新家。

报道表示,一些人搬到遥远城市的住宅小区,还有些人迁往相对较近的农村安置点。政府还采取了其他减贫措施,比如提供贷款、促进旅游业发展以及当地主管部门官员与贫困家庭结对帮扶等。

中国当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6年至2020年易地安置981万人——正在全国22个省份展开,不过,至今仍明显落后于富裕东部沿海地区的西部边陲是重点。

报道称,2017年,中国最贫困省份之一贵州计划从大约3600个自然村寨易地搬迁约75万人。甘肃、四川和广西三省计划搬迁超过100万人,云南希望把大约67.7万人搬迁至近2800个新村。

老肖所在的云南西双版纳山顶小村就是像这样的一个社区。省政府官员称风景秀丽的西双版纳是脱贫攻坚战的四个主战场之一。

报道表示,2017年11月初,当地100多名居民放弃山顶的老屋后开始迁往新家——亮粉色的小楼。社区党支书刘恒德(音)在已购置转角沙发和纯平电视的新家中喜不自禁,“以前我们只能到山下打水。如今家里有了自来水。”带领记者参观了这个已有13户人家入住的新建村庄时,他表示:“政府在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老百姓过上更美好生活,国家就能长治久安。”(编译/何金娥)

资料图片:地处四川凉山州越西县的 “广东(佛山)新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017年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田建川 摄

极贫村寨从地图上“消失”——贵州将对7600多个极贫村寨实施整寨易地扶贫搬迁

新华社贵阳8月17日电 题:极贫村寨从地图上“消失”——贵州将对7600多个极贫村寨实施整寨易地扶贫搬迁

新华社记者杨洪涛

随着最后一根房梁的倒塌,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瞬间成了一片废墟。

回想起2016年7月9日这一天的情景,贵州省贵定县云雾镇关口村破瓦组腰箩滩寨村民岑明富和全体村民注定会铭记。

岑明富的老家腰箩滩寨四面环山,距离云雾镇政府约26公里,一直到2008年寨子里才通上电,有时电压还不稳定。

2015年,寨子里才修通了一条毛路,但村民们外出办事为了少走10公里的山路,依然需要划船过河,遇到河水上涨十分危险。寨子里曾住着8户40人,其中有32人是贫困人口。

回想起往事,岑明富十分辛酸。

“老家耕地少,只能上山砍柴、烧炭、开荒、种包谷。”他说,寨子里的人也不想这样,“但除此之外,找不到别的活路”。

他算账说,早些年1个壮劳力每年要砍掉10多亩山林,即使这样砍柴烧炭换来的钱,依然不能摆脱贫困。寨子周围反而变得“千疮百孔”——到处是砍柴留下的荒坡、烧炭用的小土窑。久而久之,寨里人多了一个“卖炭翁”的名号。

“祖祖辈辈想搬出大山,都没能实现,易地移民政策终于彻底帮我们走出来了。”岑明富说。

为加快像腰箩滩这样极贫村寨的脱贫步伐,贵州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先后组织12万人次,进行三轮自下而上的全面排查,精准识别出全省“十三五”搬迁对象162.5万人。

其中,将对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实施整体搬迁。初步统计,贵州符合这样条件的自然村寨有7654个。

腰箩滩寨在整体搬迁之列。按照云雾镇规划,腰箩滩寨全寨8户人家要整体搬迁到云雾镇政府旁的云寨安置点。

腰箩滩寨人虽然明白外面的“金窝”“银窝”肯定比老家的“穷窝”好,但“搬出去吃什么”成为他们最大的担忧。

贵定县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陈前波说,老年人的顾虑最大,一开始就是不愿搬,有的还说“就是死也要死在老屋里”。经过县、乡、村各级扶贫干部反复做思想工作,提供特惠贷、在乡镇提供就业岗位等政策,他们最终同意搬迁。

搬出深山的岑明富,如今住进了三室两厅一厨一卫的房子,冰箱、洗衣机等家具电器一应俱全,跟城里人生活基本没啥区别。

“我去年种了5亩西瓜,纯收入就有4万多元。”岑明富说,现在和老乡一起搞蔬菜、水果批发生意,收入比在老家高了五六倍。

按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规定,搬迁时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的,每人奖励1.5万元用于住房建设,旧房地基或复垦、或复绿。

“复垦、复绿就是为了还以前毁林欠下的债。”陈前波说,经过1年多的恢复,腰箩滩寨及周边“和尚坡”的林木逐渐长大,人类活动大量减少,这个寨子所在地与周边的山林逐渐融为一体,就像从地图上“消失”一样。

据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整体搬迁自然村寨4188个,实际搬迁入住43.16万人,户均实现就业1.56人。

“搬迁到城镇的已经走上致富道路,从农村搬到农村的不少人面貌依旧。”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办公室副主任朱晓焰说,过去15年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已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今后贵州还将继续坚持城镇集中安置。

“搬出大山来到城镇,需要有个适应期。但只要勤快,肯定能过上好日子,并且会越来越好!”岑明富说。

“易地搬迁拔掉了我家的穷根和病根”

新华社兰州9月22日电(记者梁军、张玉洁)20岁时,村民蔡双进患上了一种怪病:走起路来趔趔趄趄,膝盖常常嘎嘣作响。不仅是他和父亲,许多同村人的膝盖上,都会慢慢长出一块大骨头。

今年52岁的蔡双进,家住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永清镇双场村,“那就像一场噩梦,直到8年前我们搬下山才结束。易地搬迁拔掉了我家的穷根和病根。”

“双场村村民得的是大骨节病,属于地方病。”清水县疾控中心主任史文成介绍,大骨节病人的主要特征是膝关节突出,与生活所处的水、土壤、气候或都有关系。“搬迁是这种病最直接、最见效的防治办法。”史文成说。

2009年,清水县实施易地搬迁项目,蔡双进一家住进了山下十多里路外的新房。新房通上了自来水,傍着公路,紧邻县城,平时看病既可以去村卫生室,也可以坐公交车到县城。离开老村庄后,蔡双进把山上的7亩地退耕还林,每年能得到政府补贴4200元。儿子蔡文青26岁,身体健康,常年在外务工,一年可收入2万多元。

双场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德平介绍,截至目前双场村140户人已全部搬迁完毕。搬迁以后,村民们通过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等方式,人均纯收入增加到3500元,全村预计今年底实现脱贫。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部的山区,高寒阴湿,是地方病高发区之一。史文成介绍,1986年普查时,全县大骨节病患者达6000人。近年来,随着易地搬迁项目实施,大批百姓脱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全县已没有大骨节病新发病人。

26年前,当儿子出生时,蔡双进忧心忡忡,生怕家族后人逃不过老一辈的命运。一年前,当孙女出生时,他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告别了穷山恶水,这一家人只想着往好日子奔。

“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贵州再新增易地扶贫搬迁35万人

新华社贵阳9月15日电 题:“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贵州再新增易地扶贫搬迁35万人

新华社记者 杨洪涛

“听说要搬迁到城里,现在村里的单身汉也有人主动找上门来了。”贵州盘州红果街道办纸厂村三道沟组村民李美红深有感触地说,这里又穷又闭塞,房子破烂不说,用水也没保障,娶媳妇儿一直是“老大难”,“政府把我们搬到市中心住,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按照贵州最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三道沟组受自然灾害影响的55户村民,将整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149人将彻底告别穷山恶水。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贵州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当头炮”。据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2016年实施搬迁的45.03万人搬迁入住率达95.8%;实现就业15万人,劳动力家庭户均就业1.54万人;2017年安排搬迁的项目中92%以上已经实质性开工建设。

今年8月,贵州省提出按照“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的原则,进一步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

经初步调查估算,全省将新增易地扶贫搬迁规模约35万人,加上此前确定的162.5万人,贵州总搬迁规模将增加至200万人左右。据估算,新增搬迁投资概算210万元左右。

“我们终于也搭上了易地扶贫搬迁‘专列’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陇里村六组组长彭发毅听说搬迁政策放宽之后,在寨子里第一个报名要搬迁。

陇里村六组共有46户219人,贫困发生率约47%,世代居住深山,寨子里至今尚未通水泥公路,购买生产生活物资需到17公里以外的镇政府驻地,生产生活极度不便。

然而,按照此前规定,贫困发生率超过50%才能整寨搬迁,陇里村六组虽然贫困,但不符合条件。望着周边村贫困户一户户搬出大山,住上新房子,慢慢过上了好日子,陇里村六组的村民们羡慕不已。

“未通公路的村寨要搬迁,我们终于也如愿搬迁了,脱贫更有信心了。”彭发毅说,按照政府的规划,今年底将有望住进移民安置新房。

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应政介绍,自去年以来,贵州省已搭建起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体制的“四梁八柱”,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将进一步集中精力、集中火力打赢易地扶贫搬迁硬仗。

河南易地扶贫搬迁:力争明年底搬迁人口全部入住

新华社郑州10月12日电(记者王林园)记者从11日召开的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上获悉,河南计划将剩余的6.29万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全部列入2018年搬迁任务,力争明年年底实现全部搬迁入住,2019年、2020年集中做好后续脱贫工作。

河南“十三五”期间计划搬迁26.03万贫困人口,其中2016年和2017年实施搬迁19.74万人。截至目前,2016年集中安置点建设基本完成,已搬迁入住8.4万人。今年河南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万人,416个集中安置点已实现全部开工,开工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已建成集中安置点119个,建成率为28.8%。

为进一步发挥产业扶贫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河南以2016年、2017年已搬迁贫困户为重点,在有条件的安置点建设村级光伏小电站,因地制宜落实特色农林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帮扶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建设扶贫车间,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劳动力至少有1人在产业园区或公益性岗位稳定就业。

与此同时,河南将在集中安置点实施公共服务覆盖工程,充分利用集中安置点选址“靠县城、靠园区、靠乡镇、靠乡村旅游点”的优势,实现每个规模以上集中安置点有社区服务中心、有义务教育学校、有幼儿园、有卫生室、有文化广场配套覆盖,着力解决好户口迁移、社保转续、就医就学、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做到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覆盖到位。

“搬得出、留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河北内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交付使用见闻

新华社石家庄6月30日电(记者高博)“宽敞明亮,通水通电,这么好的房子,仅花了6000元钱,以前俺做梦都不敢想!”领到新房钥匙,河北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行家峪村69岁的张里书很是激动。

6月29日,内丘县侯家庄乡行家峪、张北洼、云大沟村的113户547名贫困群众,领到了位于内丘县城的恒源和谐小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房钥匙,即将离开多年固守的“穷窝子”,搬入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据介绍,此次内丘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小区是河北省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缴纳自筹资金,第一个农户选房的安置小区,共涉及行家峪、张北洼、云大沟3个山区地质灾害村的363户、9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5户、679人。6月29日,首批领到新房钥匙的搬迁户占到3村总人数的一半,预计8月底前,第二批新房也将交付使用。

包括张里书在内,一些搬迁居民也曾有过这样的担忧:“从山村搬到城里住楼房是好,但物业费得掏,费用增加了,农民没有地了,收入从哪里来?”但当他们了解到县里出台的后续扶持方案后,最大的担忧也打消了。

内丘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邢国栋介绍,内丘县利用原有村庄和现有楼顶,在3个村每村建设1个1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使村集体每年能有12万元以上的收入,以此补贴物业费,同时还发展产业扶持,在安置点附近为每村建设一个产业扶持基地。目前,已建成1个畜牧养殖基地,使246户搬迁群众年人均增收3000元,切实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增收问题。

“内丘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和侯家庄乡还专门成立了‘有事做’服务站,将为有就业需求的搬迁贫困户安置就业,全方位服务易地搬迁就业群众。目前,首批电工培训班正在业务技能培训中。”邢国栋说。

不仅这些,记者了解到,这3个村的679名搬迁贫困群众在富岗公司各入股1万元扶贫资金,每年保底分红10%。此外,这3个村还成立了旅游公司,对所有搬迁户的土地、林地等进行流转承包,预计5年后年可人均增收5000元。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搬迁农户的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必须保障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内丘县委书记张辉表示,“十三五”期间,内丘县将对侯家庄乡和大孟村镇的11个贫困村1162户、4269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017年底前,实现安置人口983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