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整治 ICO:比特币神话破灭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劳佳迪 张燕 丨 北京、上海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7期) 9月14日,作为国内三大比特币交易所之一的“比特币中国”宣布即日起停止新用户注册,并将于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业务。消息发出后,比特币价格跌破两万元。此前,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多种虚拟货币的价格经历集体下挫,其原因便是9月4日监管层重拳整治ICO。 在国内,ICO从极客圈子里的小众名词,到刀口舔血的投机品,再到街知巷闻的非法勾当,一共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大量区块链初创公司前赴后继抛出ICO这枝融资的橄榄枝,以一份份类比“招股说明书”的白皮书吸引着投资者入场。一直以来,小圈子里就流传着围绕它的争议,反对者称之为“反常和不可持续的凯恩斯选美大赛(指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猜测上的投机行为)”,追随者则冠之以“颠覆性融资方式”的头衔。 9月4日,七部委联手重拳出击,将ICO明确定性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一夜之间,上百万市场参与者丢盔弃甲,纷纷溃逃。 其中有指望手中代币再造比特币暴富传奇的韭菜小白,有野心勃勃成为下一个BAT级别公司的区块链创业者,也有浑水摸鱼以“创新”为名设下融资骗局的金融诈骗犯。 这其实是一场事先已有征兆的大整顿。从8月底开始到9月初,多家媒体就不约而同地开始“吹风”。面对监管将至的传闻和风声,ICO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惊心动魄的一周:虚拟货币连日上演“瀑布”式滑铁卢,地方政府连夜叫停区块链集会,监管机构对属地项目紧急排雷,数一数二的代投平台接连暂停交易,行业大V纷纷抢过话筒呼吁监管以求自保……但直到央行正式发布监管令以前,贪婪和侥幸心理依然将多数人困在这个危险的游戏里。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此前曾去硅谷采访,在这个全世界最富骑士精神的科技乌托邦中,ICO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其实已经存在5年以上的历史,大体和监管彼此相安无事。但近半年,美国证监会开始留意到个中风险,陆续出台政策“敲打”。而这半年也正是滚烫的中国资本集中涌入的窗口期。 在巨大收益的引诱下,国内某些近乎丧失理智的投机资金终于成为ICO“毒丸”。大量利用人性弱点的融资骗术让国内监管层无法坐视不管。据媒体援引央行人士话语称,90%的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和主观故意诈骗,真正募集资金用作项目投资的ICO不足1%。这个比例判断解释了监管层痛下杀手的原因。 “带血”的ICO最终以惨烈方式“硬着陆”,监管大棒下会不会有幸存者?这场末路疯狂将会往何处去?披着科技马甲,那些漏洞百出的项目白皮书又是怎么演绎一个个泡沫骗局的? 上半年在国内融资已达26.16亿元 ICO全称为Initial Coin Offering,是一种通过发行虚拟代币的方式进行众筹融资的行为。与大众所熟知的IPO不同,它发行的并非是股票而是代币,发行方大都是区块链初创公司,通过众筹的方式交换比特币、以太币等主流“加密货币”,来达到融资目的。 也就是说,与IPO用法定货币买股权的方式不同,ICO是将股份或收益权变成加密货币,公开出售。大多数项目所融的“资”,是比特币、ETH等虚拟数字资产,而非人民币、美元等法定货币。ICO项目发起方利用融来的传统数字货币,在虚拟货币交易所换回人民币等法定货币,再投入到指定的技术项目中,这种交易所既要服务用户们在二级市场的交易,同时也是持币用户主要的虚拟货币代持存储平台。而因为ICO发行的新币种拥有者少、价格波动大,在交易所的卖出价格很可能比发行价高。 2013年诞生的ICO项目仅仅局限于小范围内的数字货币爱好者,其在更大范围内“爆发”始于今年上半年一款基于智能合约设计的数字货币ETH的暴涨,这款诞生于2014年7月的数字货币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从50美元涨到近400美元,从而带动了ICO的迅速升温。如果说ETH的成功更多体现在解决了比特币扩展性不足的问题,后期疯狂蔓延的ICO项目更多关注如何令人一夜暴富。 “这是一个你听不懂其实也看不懂的项目。”参加过几次ICO项目线下见面会的投资人李鹏亮表示,“台上嘉宾用各种数据和图像演示着诸如区块链技术开发等高深晦涩的概念,台下的投资人则议论着最近圈里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各个币种最近的涨幅情况。没有人会真正注意这些项目到底在做什么,大家关注的是回报率有多少,什么时候入场最合适。” 李鹏亮告诉记者,ICO市场上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一夜暴富的奇迹。最著名的莫过于来自国外,收益率最高时达到1500多倍的Stratis,从2016年8月上线时不到100万美元的估值,到2017年6月最高点时已超过10亿美元。包括李鹏亮自己,也通过一种叫做HSR(超级现金)Hshare的虚拟货币投资项目在一个月内赚到了近10万元人民币。 但是在ICO市场上,李鹏亮仅仅是一个“小玩家”,著名投资人薛蛮子曾经一口气投资了包括比原链、量子链、墨链、唯链等18个ICO项目,并戏称自己找到了走上财富自由的道路。 和薛蛮子一样,七八月份以来,国内大量资金和机构“跑步进场”ICO。根据中国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下称“报告”),今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65个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面向国内投资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ICO平台经营主体所在地以广东、上海和北京最多,合计占比近六成。 报告指出,目前提供ICO融资服务的平台分为四类。一是专门为各种项目提供ICO服务的专营第三方平台;二是同时提供传统产品众筹/股权众筹和ICO服务的平台,部分众筹平台开始向ICO平台转型;三是借助用户充值、充币和代币上线,同时提供虚拟货币交易和ICO服务的平台;四是其他模式,例如虚拟货币钱包服务商、导航门户网站提供ICO等。其中第三方专营和虚拟货币交易 ICO模式占绝大多数。 连项目书都没有就融到5亿人民币 在国内ICO项目的投资圈内,最著名的项目莫过于“50亿元的空气”,其为知名ICO项目发起人李笑来投资的一个发行数字货币EOS的区块链项目,仅用了5天时间就在ICO平台上融到了1.85亿美元。短短几周内,这一项目在相应的二级市场市值冲到50亿美元。这并不是李笑来唯一的“壮举”。 在EOS暴涨后,李笑来在7月10日发起了另一个融资目标为2亿美元的ICO项目“PressOne”,一个基于EOS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内容分发公链。ICO计划发行100亿枚的代币,接受比特币、ETH和EOS,融资目标大约为2亿美元。与EOS相比,这个项目看起来更不可思议,连基本的白皮书,即项目计划书都没有对外公布。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PressOne”的融资情况,尽管提前结束了众筹,但是ICOINFO数据显示,这一ICO项目吸引了近1.4万人参与投资,项目结束时共筹集了约5800枚比特币、10万枚ETH和3000万枚EOS。而按照结束时点,即7月15日晚上10点的币价换算,该ICO项目总共融资近5亿元人民币。 “PressOne”的疯狂引起了业内对ICO项目风险的警惕。越来越低的发行门槛使得国内ICO项目良莠不齐。《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很多项目只是基于一个所谓的白皮书,就能募集到上亿元的资金,这些ICO发行者,往往通过比特币交易所平台如云币网等进行代币发行。而云币网的盈利模式在收取手续费外,还包括交易所自身免费获取初始的大量代币,后续进行抛售获取利润。 更加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市面上大量的ICO项目中,有不少从一开始就是奔着趁热圈钱的骗局。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一个看起来比较像样的ICO项目创办过程并不复杂。“如果你懂行,那么可以去国外的专业网站,例如Github,扒一些代码下来修改一下,然后再给这个项目编造一个看起来高大上的意义,尽量堆一些高深的研究数据,编一本白皮书出来,就可以拥有一个基本的ICO项目。” 记者了解到,由于ICO无须审批、无需IPO的财务成本,仅靠一纸项目白皮书和圈内人站台,就可能吸引大量投资人。与此同时,ICO项目的信息披露缺乏统一标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项目支持者参与ICO时承担较高的风险。 普华永道8月初发布的一份ICO风险评估指引更是指出,ICO的特点在于它投资于未来的项目,初期ICO项目本身可能只是个概念,加之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实施难度较大,ICO项目成功与否的变数更大、风险更高。 “项目失败或跑路导致的资金损失、融资后集中抛售导致的币价波动,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要远高于他的预期。”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尤其是不良的ICO项目,有可能涉及到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 |
相关阅读:
- [ 09-18]比特币的另一面:洗钱、贩毒、走私均用它来交易
- [ 09-15]比特币中国将停止交易
- [ 09-15]比特币中国宣布9月30日停止交易
- [ 09-15]比特币交易存风险 加强监管中国并不独行
- [ 09-13]福州部分投资者拟退出比特币交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