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人才竞争大背景下,经过持续多年、从未间断的国家政策引导,中国的人才智力引进规模不断加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有海归265.11万人,“千人计划”专家6000多名。其中不少人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在中国人才引进的格局中,海归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实实在在地成为中国社会强劲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深度融合者和使命承担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尤其在科技及人文创新领域,海归为中国“局部突破,全面追赶”局面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海归“智力动车组”的作用,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出现全方位的加速态势。 孵化 中国的人才引进“孵化”政策,特指为海归智力成果研究和创业阶段提供资金、管理、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服务。 由于海归创业人群和创业领域的特殊性,“孵化”在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初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解决了潜心科研和创业时遇到的政策法规、人员场地等一系列难题。由此孕育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 “孵化”成为吸引海归的基本政策 2017年,是中国人才引进“孵化器”诞生的第30个年头,留学生创业园也已经发展了20多年。1994年,中国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金陵海外学子科技工业园在南京诞生。2012年12月,科技部发布《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充分发挥国际企业孵化器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作用。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做好留学回国人员自主创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海归纳入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范围。这标志着国家对留学生归国创业的相关政策更加细化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国家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变化巨大又空前活跃,推动了新一轮创业潮,海归人员的归国人数和创业比例也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今天,活跃而庞大的海归创业人群,其创业形式早已多种多样,但伴随着早期海归现象而生的“孵化”政策和“孵化器”,却始终在为海归的智力研究和成果落地保驾护航。 目前,全国共有347家留创园,约有2.7万企业入驻其中,接纳了超过7.9万创业的海归。与此并存的社会力量建立的创业孵化机构,也为海归创业提供着巨大支持。 “孵化”已发展成有效服务的产业链 从零开始创业的艰辛,是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何况是一个去国多年的海归。 真正“开张”的时候,对国内环境和政策不够熟悉的归国留学人员,很难真正将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好。既有资金、人员等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又苦于无人引领、无经验可借鉴,对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抑或资本市场都不熟悉,连注册个公司的程序都不清楚。此时,留创园的帮助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目前,创业服务的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按照先后需求顺序,主要包括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区。其中,“孵化”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决定了一个企业能不能迈过“从0到1”的关键一步。 上海莘闵留创园创立于2000年,17年来扶持和孵化了600多家科技企业,其中海归企业有300多家,有60多家企业已经从园区毕业,继续独立发展。在莘闵留创园中发展了十几年的赞南科技有限公司,经历了前期的孵化和后期的加速阶段之后,不仅在催化剂技术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而且在多个方面已经实现产业化发展。 孵化服务主要包括前期考察、注册服务、市场拓展服务、金融服务、人才与培训服务等。这些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除此之外,对于海归人员创业的相关政策的落实,孵化器也是中间重要的助力者。不论是国家的“千人计划”、地方的“百人计划”的入选者,还是各种创业大赛中涌现的创业者,都是孵化器的“孵化”作用的受益者。 “孵化”发挥着挑选、导引的源头作用 目前,孵化机构既有政府创办的,也有民营形式的,但几乎都是企业化运营。它们在自身管理和服务方面也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给企业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完善和成熟。 孵化服务的发展让人们看到很多惊喜,比如现在有一些成功的海归创业者加入孵化者的行列。厦门烯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海归创办的高科技公司,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目前他们成立了关于石墨烯和新材料的公共技术平台、公共实验室和天使投资基金,帮助像他们当年一样的海归创业者。 由于各地经济环境、优势产业不同,各地的创业孵化机构和创业企业也呈现出不同的分布。例如,位于稀土高新区的内蒙古留创园吸引了稀土相关的创业企业;沈阳吸引了工业创业的新鲜血液;芜湖吸引了人工智能相关的前沿技术创业人员……这既是政策对相关行业的吸引,也是创业人员对发展地区的双向选择。孵化过程不仅让一个个初创公司走向成熟,也使各地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落地 海归创业项目的价值,在于能够最终“落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所以对于海归而言,“落地”是智力成果通过政策、资金、场地等社会扶持,进一步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过程。海归项目“落地”与政策、成果、资金、管理等因素息息相关。 “落地”环境不断向好 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支持海归项目“落地”的政策。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留学回国人员自主创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工商登记、融资服务、税费减免、场地扶持、人事代理、档案保管、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各项服务和政策优惠。 海归创业项目的“落地”不再局限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国内各地都在利用自身区域优势,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更灵活的政策和更雄厚的资金吸引海归人才。 创业大赛、海创周提供“落地”前期平台 项目“落地”需要资金、技术、场所的支持,创业大赛、海创周、留创园等形式使海归项目从创意进入到产业化、市场化的操作层面上来。这些形式为海归项目提供前期的平台与载体,方便海归项目吸引资金。 创业大赛近年来逐步成为筛选海归项目的一个重要方式,为“落地”提供了更为公正的环境。重庆市于9月开办2017国创杯大赛,收到了海内外千余份报名材料,涉及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软件设计等十多个领域。进入复赛的选手张学志表示,如果能使项目在重庆落地,会第一时间与共同研发的合作伙伴辞职回国,一起创业。 形式多样的“创业周”是从项目创意到“落地”间的重要平台。现在,创业周开始以“路演”的形式瞄准新兴产业筛选人才和项目,使资本与产业进行结合。以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为例,其创办17年来,共吸引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留学人员,12万余名海外人才通过创业周回国就职;4600多名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共创办企业3500余家,获专利9800多项;累计创造产值7200多亿元。 政府为“落地”提供持续支撑 海归项目的“落地”难点,其实是“孵化”后出现的新问题,即如何进入企业化经营。企业发展涉及人才、管理、资本、产品、利益分配等诸多要素,仅有技术成果难言成功。 为什么说海归是时代发展的受益者?原因就在于,在海归成果转化的背后,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往往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 坐落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河南省留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致力于帮助海归实现创业项目的落地。其总裁刘莉介绍,郑州现有留创园分为政府运作和民营两种形式。由政府运作的留创园自不必说,对于民营类留创园,政府不仅给予资金支持,对于入园企业也有减免税负等相当优惠政策。 对接 近年来,以海归回报社会、提供智力服务为特点的“对接”开始火爆起来。各地为海归专门举行的“对接会”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细化,形式越来越活泼多样。 早期的“对接”目的单一:为海归的研究成果、技术专利寻找与市场之间的匹配与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下,海归对各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作用,早已不局限于只是在当地建立一个研究机构或者科技企业。 “我有技术,我能解决你的问题” 9月14日下午,一场“留学人才科技项目对接会”在郑州举行。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河南各地政府与企业机构抓住机会,沿会场四周排开展位,摆出了抢“人”抢“智”的架势。每个展位上都摞着几沓引才计划和人才需求目录,好几名负责人同时向前来询问的海归进行讲解。 在三门峡市展位前,一位头发已显花白的海归与工作人员聊得起劲。这位从美国回来的海归叫肖文丁,在矿产开发领域工作。他的企业在湖北,但目前正考虑把业务范围扩展到更多省份。“我曾经考察过三门峡,但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人家难以接受,所以最后无功而返。但我不甘心,所以这次又来了。我有技术、有项目,而且不缺钱,我希望能把自己的技术带给河南当地,提升社会效益。我是搞选矿的,处理尾矿污染这个问题我有办法,这是我的价值所在”。肖文丁这样自我“推销”。 “对接”助力智力资源转化 国家的发展动力,最终来源于智力资源实力。 “对接”的价值之一,是为智力资源的流动提供信息对称平台。一方是海归手中的项目、技术,另一方是市场需求。将这两者匹配起来,化智力资源为实际效益,是各地“对接”的基本目的。 在郑州“留学人才科技项目对接会”上,河南高校的展位前驻足的海归人数最多。展位上摆着蓝色的《河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手册》,里面详细列出了29所高校的需求信息,不仅注明空缺的岗位、招收人数、专业、学历等要求,还按照人才等级详列出相应的待遇。一位女士激动地向工作人员介绍自己的丈夫,希望能为他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她对交谈的结果感到满意:“我觉得对接把市场需求信息最大程度地集中起来,如此一来,买家找到了卖家,卖家找到了买家,供需双方都解决了各自的问题。” “对接”具有成果转化与智力服务双重功能 “对接”最重要的内容,仍然是需求成果转化,即海归针对市场上的人才需求信息和岗位需求信息,将自己的项目、技术、资金等资源,转化为能够进入市场的成果。如在今年8月举行的首届国际科创园区(上海)博览会”上,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推出的“万名海归创新创业对接会”即以对接为主题,组织了1万名海归人员,对接100家高端猎头公司和100家科技园区,帮助海归创新创业。而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联合主办的“海外赤子北京行”至今已举办7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各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多会举办留交会专场人才对接会,使海归人才与园区进行深度对接。 不过,现在的“对接”不仅仅局限于智力和成果的“相亲”了。 同样在郑州,与“留学人才科技项目对接会”同时,还有另外一次“对接”——河南邀请14位院士为河南发展出主意。 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陶明伦说得很恳切: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更是经济大省。但河南人均GDP偏低,高等院校偏少;尤其是“985”院校更是为零。 那么,河南怎么发展? 参会的杜祥琬院士说:未来,垃圾资源化能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作为人口大省,河南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也必须要过这个坎儿。他希望河南省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走在前面。 上海交通大学的徐雷院士建议河南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他的观点是:从公司的数量和投资来看,中国在世界排名第二位,有可能成为跨越发展的机会。而2016年的数据显示,国内主要的人工智能公司大都在北京,上海不到17%,深圳不到16%,广州7.7%,接着是浙江、江苏,但占比很小。这些数字说明,除了北上广深以及江苏省之外,其他省份还没有动作。这对河南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机会。 |
相关阅读:
- [ 09-12][中国梦实践者]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八位海归科学家:与世界顶尖选手并跑的人
- [ 09-12]海归群体成创业生力军 超8成受访者认为优势大
- [ 09-12]中国迎最大规模海归潮:政策很有吸引力 学子热情高
- [ 09-12]“海归”贬值?找工作起薪几千元,这账怎么算?
- [ 09-11]【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庆篇】当“海归”爱上重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