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8日电 (记者秦海峰)以“开放的中国:美丽江西秀天下”为主题的江西全球推介活动8日下午在外交部南楼三层举行。在推介活动展览现场,江西三位非遗传承人现场“亮起绝活”,吸引不少参观者围观。
冯绍兴:通过这个平台让全世界了解我们的陶瓷艺术
随着拉坯机的快速旋转,转盘上的一堆陶泥也跟着飞速旋转,冯绍兴双手按住陶泥,用力挤压,反反复复,变魔术似的,一堆陶泥中,瞬间“变”出了一只精致的陶碗。
冯绍兴是国家非遗传承人,他的“绝活”是陶瓷手工成型,8日下午,外交部南楼三层蓝厅外的展厅内一角,冯绍兴的这手“绝活”刚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围观。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已经传承1000多年,形成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数十道工序。作为中国传统制瓷技艺的杰出代表,景德镇手工制瓷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冯绍兴的“绝活”是这数十道工序中的第一道。“一件瓷器的好坏,关键在第一道的拉坯,第一道没做好,后面全是白费。”冯绍兴说。
上世纪80年代,冯绍兴开始学习拉坯,到现在拉坯技艺炉火纯青。回忆起自己的拉坯历程,冯绍兴觉得最难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这是一件很枯燥的活,但是作为艺人,枯燥乏味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冯绍兴说,现在自己已经和瓷器产生了感情。当一滩泥经过自己的手变成一件陶瓷艺术品时,那种满足感和自豪感任何东西无法替代。
正是这种自豪感和满足感,让冯绍兴即使面对陶瓷机械化生产大潮,依然保持了一份淡定。“机器生产的东西是冰冷的,人工做出来的东西包含了艺人的执着和深厚的感情,这个无法用金钱衡量。”冯绍兴说。
为了到北京来参加这次推介会,冯绍兴和爱人准备了一个多月。“我就是要把景德镇陶瓷文化通过这个平台展示给全世界看,让全世界都了解我们的陶瓷艺术。”冯绍兴说。
丁社如:祖传的手艺不能在我这代丢了 希望更多人关注
在冯绍兴的对面,来自江西樟树市的老药工丁社如正在为参观者展示中药切片工艺,用铡刀将白芍切制成薄如蝉翼的饮片,双手捧起刚刚切下的白芍饮片,轻轻一吹,饮片如纸屑般四散飞落。
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源于西汉,兴于明清。樟树中药炮制,不论炒、浸、泡、灸或烘、晒、切、藏等均十分考究,尤其是饮片传统工艺刀工独具一格,片型美观,厚薄适中,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细细算下来,今年60多岁的丁社如干这行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我家是祖传的,从我爷爷开始就干这行,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到现在有近50年了。”丁社如说。
2014年,丁社如用铡刀将长一寸的白芍在3分钟内切制成完整饮片360片,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手工切制中药饮片数量之最”。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药厂开始用机器进行中药炮制。“如果比效率,人工肯定跟机器差好远,机器一小时可以切一吨,我一个小时最多切一斤。但是人工炮制很多工序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一些炮制工序如果用机器做,药效就会减半,而如果人工炮制,药效就会得到保留,这也是人工炮制的价值所在。”
中药炮制又脏又累,待遇又低,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种传统的东西。然而丁社如却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祖传的手艺不能在我这代丢了。”丁社如说,“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传统技艺,认识传统技艺的价值,让江西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周红:通过面对面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千年瓷都内涵
将颜料调好,均匀涂抹在一个瓷盘坯体上,周红俯下身子,一手持盘,一手用食指在涂展开来的颜料上不停地涂抹,一会功夫,一朵蔷薇花逐渐成型,赢得在场参观者啧啧赞叹。
周红是江西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1998年开始,周红手指作画近20年。
“我大学一毕业就进了陶瓷研究所做设计,有一次在陶瓷上画画,画坏了,要用手擦掉,突然觉得很好玩,手指画出的纹理很好看。于是就开始慢慢练习,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牡丹啊,蝴蝶啊,蜜蜂啊什么的都可以用手指画。”周红回忆说。
纸上作画要一笔一画,慢功出细活,而周红手指作画却讲究一个快字。“必须一气呵成,不能更改,也不能构图,想象的马上就要表现出来,不能犹豫。因为颜料要趁湿画,慢了颜料就会干,画出来的作品就不自然,很死板。”周红说。
为了这次推介会,周红准备了两个多月。“我想用手指把我们江西的省花杜鹃花画出来,但是因为之前没有画过,就开始摸索练习,经过一个多月练习,现在游刃有余。”周红说。
画完是不是还需要烧?烧出来颜色会不会变?……面对参观者各种各样的问题,周红一边画一边耐心作答。
“景德镇千年瓷都名声在外,但是千年瓷都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很多人还不知道。我觉得这个活动很好,通过面对面的展示,让更多外国人对江西陶瓷文化和绘画艺术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周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