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年前正式归入监管序列,网贷(P2P)才终于结束“野蛮增长”的时代。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等多部委下发《P2P监管细则暂行办法》,被业界视作“监管的原点”。随后,银行存管、地方备案等多个细则陆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至少有50多份针对网贷的监管细则陆续出台,力图将网贷行业引向“合规”之路。 大额标首当其冲违规网贷业务被禁止 今年7月底,红岭创投宣布退出网贷行业,令业界一片哗然。 以大额标著称、坏账高达8亿元之巨,红岭创投存在的问题早已众所周知。但是,作为网贷行业曾经的“老大哥”,红岭创投选择退出网贷市场,还是超出了市场意料之外。 早在网贷细则出台前,监管层就曾多次提及,P2P是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要引导P2P向小额分散的领域发展。网贷监管细则更是直接规定:个人限贷20万元,企业限贷100万元。这意味着,动辄上亿的大额标已被正式宣告“违规”。 “红岭创投曾尝试过向汽车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转型,但最终宣告失败。”对转型的失败,红岭创投CEO周世平显得十分坦然,“小额分散的网贷并不是红岭擅长的,也不是我们看好的,所以最终会将这部分业务清理出去。” 除大额标外,集合标、与金交所合作的产品也都被列为“违规业务”。北京晨报记者获悉,监管层已发文通知网贷平台,要求进一步梳理自身违规业务规模,不准新增违规业务,并逐步有序退出。 银行存管是硬标准420家平台上线银行存管 在网贷细则中,银行存管成为网贷平台合规的重要硬性标准之一。 融360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18日,已经上线银行存管业务的网贷平台共有420家。另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完成银行存管签约(含上线)的网贷平台接近600家,约占7月底网贷平台数量的28%。 针对银行存管的争议至今不绝于耳。在各地出台的网贷监管细则中,广州、上海等地监管部门均在征求意见中提及“银行存管属地化”的字眼。 据网贷之家的数据,上海网贷平台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的银行目前以城商行为主。在19家开展上海网贷存管业务的银行中,有11家在上海没有设立网点,签约排名前三的银行在上海均没有设立网点。 盈灿咨询分析师张叶霞表示,投资者在选择平台投资时,首先要看的就是平台是否有银行存管。至于银行存管是否属地化管理,只是网贷平台合规成本高低的问题,对投资者的选择并没有太多影响。 备案登记制度缺位尚未有一家网贷平台成功备案 日前,一则关于“首例网贷平台完成备案”的消息流传于坊间,但最终被认定为“乌龙事件”,令网贷行业刚刚燃起的备案希望又被泼了一盆凉水。 8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政府官网发布通知称,对申请备案的两家互金公司广西臻信互联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广西雅庭集团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予以通过。 但不久,这则通知就被删除了。当地监管部门再度公告称,由于原负责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的同志已休病假,新接手的同志不熟悉相关政策和法规,错误地给两家公司出具了予以备案的通知。该备案既不符合程序,也不符合标准,属于无效备案。 备案是衡量网贷平台是否合规的重要标志,但至今为止仍未有一家网贷平台成功备案,毕竟不是长久之事。 北京晨报记者 姜樊 ■新闻链接 转型过程痛苦 未来前景可期 北京晨报讯(记者 姜樊)“合规”已是网贷行业永恒的话题。在合规路上几经痛苦奔走之后,很多扛不住监管压力的网贷平台和从业者最终选择了离场。但坚守的人仍认为,网贷行业仍有不错的前景可期。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有882家平台退出网贷行业。其中,恶性退出的问题平台225家,贷款余额超过千万元的有47家;良性退出的停业平台和转型平台共计657家。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杨一夫认为,网贷行业此前确实有些浮躁,一些不具备经营能力的机构大量进入,导致行业资产质量变差,过度负债问题也愈加突出,为行业的未来埋下很多隐患。 “随着监管的趋严,网贷行业的出清时代即将到来。其中,有因为不符监管要求主动出清的平台,也会有一些因为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而被动淘汰的平台。”杨一夫认为,出清后,网贷行业的资产质量和竞争秩序有望得到一定的改善,将迎来偏寡头的竞争时代。 捷越普惠总裁马天帅表示,网贷行业乱象逐渐被整肃,一批违法违规的平台被清理出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空气被净化,为专心深耕普惠金融的互金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也令投资人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合规”只是网贷行业面临的第一道关卡。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强调,未来如何做大做强、健康良性发展才是更严峻的挑战。在优质资产稀缺的情况下,寻找合适的小额分散资产、严控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吸引更多投资人的资金、实现平台盈利等等,这些挑战的难度会更大。 |
相关阅读:
- [ 08-22]宁德市公安监管病区落户宁德人民医院
- [ 08-22]监管网约车 要用网络思维
- [ 08-22]南平市政府安办开展醇基燃料及城镇燃气专项监管工作
- [ 08-22]加强网络文学监管促进正向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