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7月25日消息(记者 易珏)“塘沽湾区域位于滨海新区,占地约21.13平方公里,紧邻海河,与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塘沽老城区相邻。是滨海新区城乡结合部的农村,涉及到6个行政村,15000多农民。塘沽湾项目不仅要建成绿色、低碳、智慧的城区,还要解决1.5万人从农民到新市民的转变。”天津滨海新区新城镇镇委书记窦广春向记者描述海河岸边这片新区的发展规划。 “塘沽湾当初是分一期和二期,一期的时候设计了3个行政村,中建方程一期投资设定105亿元,”近日,窦广春在中国城镇化高峰论坛期间向记者透露,论坛上签约的二期投资约280多亿元,,二期把区域内大的基础设施,特别是路网也囊括在内,包括联通滨海新区,穿过海河的3条跨河公路。新市民不仅住房条件改善,还可享受到更多公共服务。塘沽上海道9年制学校和蓝天幼儿园地块也正在开工建设。 中建新塘负责人陈伯君表示,与传统的小城镇建设有所不同,塘沽湾要建设成一座与天津自贸区功能互补的宜居宜业“微城市”。 2006年中国城镇化率仅为43.9%,到2011年城镇化率突破50%,增长至51.27%。城镇化率的提高,不仅会创造巨大的消费需求,而且会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源泉,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专家坦言,中国过去城市发展过度依赖于要素资源的投入,城市人口增加多了,但城市空间扩张的速度更快。城市空间的盲目扩张被称为“摊大饼”,摊子铺得大了,配套和管理没跟上,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越来越突出。 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变得十分必要。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此后,城镇化速度虽然有所减缓,2016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35%,但集约化路径已经凸显。2016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5平方米,2015年末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8124亿元,增加68949亿元,年均增长12.7%,所占比重由48.6%上升到53.3%。2015年末,城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8634万人、34995万人和11782万人,分别比2012年末增长38.2%、37.8%和19.1%.....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未来1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还会明显提升,城市化率将达到70%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杨建龙指出,国务院发展研究数据表明,中国城镇总人口数日益增多,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改革与创新是一切进步的关键。 在传统的城镇化理念中,政府是大家长,从土地财政里获益,补贴到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去;在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念里,规模越大的城市效率越高、越经济……创新不仅包含机制体制的创新,也包含思维观念的创新。 陈伯君认为,“微城市”跟传统城乡统筹小城镇有区别,“微城市”具备了城市应该有的所有功能,包括居住、就业,城市配套,教育、医疗一应俱全。以中建塘沽湾项目为例,经过微城市建设,老百姓全部有自己的商品房住房,人均45平米,全部享受城市生活所有保险,15年保险一次性交,农民的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经过再教育培训,获得新的就业机会。 新型城镇化是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在综合开发方面,杨建龙指出,中建方程多维度实现 “交叉补贴”,解决了土地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外部性内部化的问题,同时中建方程积极创新产业导入,将人留在城中。 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认为,中建的城镇化是从全产业链角度进行城镇的开发建设,实现一、二、三级联动开发,完成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居民搬迁、建设施工、招商引资等城市运营等,确保成本、配套、规划、落地的可控。 与传统模式相比,这种一站式、平台化的开发模式,一方面组装城市发展的要素资源,助力地方政府科学施政,实现成片土地一体化开发,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为合作伙伴搭建政企合作、产城融合的大平台。何毅亭认为,中建的模式代表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发展方向。 定位于一线城市非核心地区和二线城市核心区域的“微城市”模式,也有望在更多城市落地生根,成为破解大城市运行的梗阻,缓解大城市病、平衡城市发展的有效路径。 |
相关阅读:
- [ 07-25]砥砺奋进的五年:专访陈论生
- [ 07-24][砥砺奋进的5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 [ 07-24]【砥砺奋进的五年】我国5G网络有望2020年实现商用
- [ 07-24]【砥砺奋进的五年】一位京族老人的坚守:让独弦琴声扬大海
- [ 07-24]【砥砺奋进的五年】广西天等县南岭村的养牛脱贫故事:牛儿犇犇 奔向幸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