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广西天等县南岭村的养牛脱贫故事:牛儿犇犇 奔向幸福

2017-07-24 17:05:02  来源: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犇犇养牛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金川、韩梦晨):黄克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驮堪乡南岭村村民,早上9点多刚喂完家里的十多头牛,正在和老伴儿商量着还得出门向亲戚朋友们多要些玉米秸秆,好研磨成饲料发酵储存。

“像前几年没人养牛,这种都是要烧掉的。(现在)养牛多了嘛,每一村都有人养牛。玉米秸秆不像以前了,前几年都没人要的。现在啊你还要动用点关系才能拿得到的。”

黄克峰原是驮堪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养牛收入不错,去年他成功脱了贫。家里的牛棚刚刚建好两个多月,每天他和老伴儿除了照顾家人,下田种地,还会过来喂牛、打扫牛棚。家里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家养牛)又能照顾老人又能看小孩,也不算什么辛苦的。早上喂了就可以了,到下午五点再喂一次,一天喂两次。(粪便)不是一天清理,(而是)两个月才清理一次。不臭的,拿(牛粪)放到田里,种玉米种草(都可以)拿去(施肥)。”

黄克峰一家的牛棚有300多平方米,干净明亮、不腐无臭。除了他自己养殖的十几头牛,黄克峰还动员两个邻居也加入进来,让他们把牛放在自家牛棚喂养,“我这里现在有15、16头,(我自己有)13头,另外两头是他们(邻居)的。原来我在犇犇(养牛场)那里,半年学到技术了就过这边来了。(因为)从这里到犇犇那里太远了,政府刚好有那个补贴(政策),然后过这边来我又带我们村的那两户(养),让他们也有点钱赚,大家跟着养。原来(买的时候)两千多,现在这头估计一万一左右了。

驮堪乡是天等县下辖的7个乡之一。“天等”在壮语里的意思为:立起来的石头。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高耸的山石。因为耕地资源匮乏,天等县驮堪乡素来有养牛的传统,但农民分散的劳作方式和不规范的养殖条件,使得养牛形不成气候,更无法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黄克峰所说的犇犇是南岭村的一个肉牛养殖小区,是由当地政府出资建造,依托养殖能人和贫困户共同注册成立的专业合作社。黄克峰之所以有资金去购买肉牛,得益于中国人寿为贫困户量身定做的“保险扶贫私人订制”。根据农村信用社的规定,每笔贷款都要求贫困户购买小额信贷人身意外保险,且按费率千分之三收取保费。意味着贷款5万元,黄克峰至少要缴150元的保费。这区区150元,对于当时还处于贫困生活水平的黄克峰来说,也是不小的数字。

为了减少贫困户的保费负担,中国人寿和天等县政府一起为该县全部的贫困户购买了扶贫小额贷款保险。于是,黄克峰拿着这份保单向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参加了由党员致富带头人劳绍般牵头成立的犇犇合作社,养殖肉牛4头,2016年底实现了收入35320元。

同样在去年,天等县出台《关于天等县推动扶贫产业发展“以奖代补”暂行办法》。利用这一政策,黄克峰在今年5月修建了自家的新牛棚。根据以奖代补办法,新修牛棚可获得每平方200元钱补贴。黄克峰家的牛棚占地300平方米,总花费10万元左右,中国人寿财险补贴了6万元钱。今年,黄克峰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当问起是否为孩子的学费发愁时,他喜笑颜开地摇摇头,指着牛棚里最健硕的两头牛说:“一头是生活费,一头是学费。(卖了)就搞定了!”

除了犇犇养牛场,驮堪乡还有另一处养牛基地,那就是大华南岭肉牛养殖小区。

大华养牛场由中国人寿出资50万元捐建,天等县政府引进广西大华农业公司进行养殖和经营管理。与犇犇养牛场不同,村民们不需要将牛带来养殖场,而是通过贫困户小额扶贫信贷资金入股方式参与大华企业的养牛经营。也就是说,贫困户向银行贷款5万元入股大华公司,每年可获得分红4000元,连续分红3年,合作结束后由企业按期归还信贷本金,实现贫困户保收不亏。

而大华公司也是天等一家很大的返乡创业公司。根据公司副总经理唐松云介绍,虽然公司成立的时间不久,不过在肉牛养殖和市场销售等方面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模式。天等县政府之所以引进大华公司,也正是这个原因,“2012年在崇左市江州区成立,现在已经4年多了。我们在总部(崇左)那里成栏的牛是2000多头。我们跟天等驮堪乡合作,在中国人寿捐建的(养牛场),我们就把那边的技术和模式都移植过来。”

赵师傅和爱人是大华的员工,除了每周大华公司的技术员和防疫员会来指导喂养工作,其余时间整个养牛场40多头牛,就由夫妻俩照看着。

“我到这里(工作)差不多一年了。(去年)9月份过来的。(每天的工作是)喂牛,搞卫生,每天(给牛)做记录。”

“正常的话一般是70-80头,两人就可以管完了。(这个)技术依托单位是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根据驮堪乡党委书记农文杰介绍,养牛场饲料采用的是玉米秸秆和甘蔗尾叶的发酵物。整个驮堪乡有4万亩的耕地,其中3万6千亩种植玉米。在驮堪乡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把原来被村民一把火烧掉的玉米秸秆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而处理粪便采用的是生物发酵技术,让整个牛场干净清洁,哪怕站在牛栏边上都不会觉得气味难忍,“用生物菌对牛的粪便进行发酵处理,不产生任何臭味。粪便清理工作只需要3-5个月进行一次,充分发酵后的粪便可以直接作为农家肥饲料进行售卖,一辆小四轮车总量的牛粪肥料可以卖240元。”

农书记说起养牛,可称是半个专家。去年11月底,南岭村通过“双认定”验收,实现了整村脱贫。在这其中,农书记几乎跑遍了乡里村外,发动农民参与养牛,积极脱贫致富,“我们有一户也是这样。她有三个小孩,孩子都很小,老公在广东打工。她原来不愿意养。后来她养了两头以后觉得好,(现在能卖)一万多了,她又再买了两头,(一共)四头。增加了收入,老公又在外面打工,生活慢慢好了起来。”

据统计,去年南岭村人均收入4869元,比2015年增长9.9%,连续3年增长8.6%以上。目前,南岭村已建成肉牛养殖小区7个,在建3个,全村245户共养殖肉牛826头。

问到为何给养牛场起名犇犇,农书记笑了笑说:可能很多牛吧,三头牛在一起就是犇了。在驮堪乡南岭村,这“三头牛”随处可见:像黄克峰和赵师傅夫妻一样,勤劳踏实的老黄牛;像大华公司和养牛能人劳绍般一样,敢为创新的拓荒牛,和像农文杰书记等基层党员干部一样,一心为民的孺子牛。他们都是扎根在石头中的天等人,却从不等天吃饭。天等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条致富路。这里有生气勃勃的牛儿犇犇,这里是石头地里的幸福天等。

黄克峰的自家牛棚

大华南岭肉牛养殖小区

黄克峰和他的牛棚

大华南岭肉牛养殖小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