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重庆的一抹“深绿”吸引着世人目光,它就是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得名的璧山。在这个小城区里,清澈的璧南河贯穿全境,清澈如洗。 然而很多璧山人都知道,璧南河的过去并非如此光鲜,而是一条“黑河”甚至“臭河”,可谓“臭名远扬”。它的改变缘于7年前,那一年,“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理念提出了。 秀湖水街等景致(GIF动图)。光明网记者 邱晓琴/摄 铁腕治污—— 臭河变清流, 百姓重享碧绿 当前烈日当空的重庆已是高温桑拿天,但徜徉于秀美的璧南河边,瞬时沁人心脾。凭栏临风,璧山区水务局长王继超却“自曝家丑”,讲起了璧南河的不堪往事。 “过去,因工业、畜牧养殖业的无序发展以及环保基础设施滞后,这里污染十分严重。治理前,璧南河的部分河段水黑如墨,鱼虾绝迹,被人们戏称为‘臭水沟’ 。”回忆往昔,王继超表情严肃。 改变始于2010年3月,他介绍说,区委区政府创新发展模式,确立“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理念,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拉开了以璧南河治理为突破口的治水兴水大幕,河段长制由此开始。 “璧南河被划分为68个河段,每个河段由一个部门担任河段长,全方位整治河流水环境,先后整治和关停各类污染源1000余处,其中包括污染企业588家。同时兴建生态河堤、绿化河岸等。” 如今臭水河早已变成碧波荡漾,防洪能力得也以提升,其中新城区达到50年一遇以上。璧山区区长章勇武自信地说,2007年特大洪灾后,璧山再不惧暴雨,即使汛期,穿布鞋上街也不成问题。 水清了,环境美了,来璧南河纳凉、游玩的人也多了,大家心情愉悦,璧南河又成了璧山的“母亲河”,润物无声。 “深绿”产业—— 茶庄老板的绿色经济账 璧南河返清,璧山区的“水”文章越做越大,秀湖水街、南河公园等水域清澈见底,“水下森林”景致独特。在这里,商家也因绿水青山获得了巨大收益。 云庄茶室便是其中之一。自2015年9月开业以来,虽然这里远离重庆市区,却因其特有的诗意和经营模式吸引着茶友们慕名而来,每到夜幕降临,这里就会高朋满座。 云庄茶室的绿色经济账(GIF动图)。光明网记者 邱晓琴/摄 据了解,茶室为王永华夫妇经营,他们看上了这里的屋子,本来是想用来养老的。“我是一个农民,这里环境很好。”在他的精神设计下,茶室古色古香,与秀湖水街的古典风格颇为契合。 在连廊中,王永华特意辟出专区,展示蓑衣、算盘、烤火篮、等老一辈人的生活用品,让来此品茗的人们能更多了解璧山当地的包括风俗、民生等历史文化。 在这个集品茶、商务接待、会议、休闲聚会等功能于一体的茶室里,人们品茶论道、分享感悟。王永华粗略地算了一笔账:这是每年盈利200多万不是问题。如今,他的绿色生意越做越大。 生态城市—— 绿色GDP增速不减 秀湖水街对面,璧山区规划展览馆依山而建,展示着璧山区生态建设的进程。展馆中央,璧山未来发展的三维沙盘,处处闪耀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生态发展让百姓看到实惠(GIF动图)。光明网记者 邱晓琴/摄 在介绍秀湖国家湿地公园时,章勇武区长谈到,“深绿”一词最初由璧山提出,“千年璧山”正在积极打造“深绿城市”。他用一个公式解释道:“中绿城市 低碳生活 循环经济=深绿城市”。 “城市回归自然。璧山这座城市,建筑不是主体,植物才是,建筑只是附作物,生长在植物的怀抱之中。”在湿地公园的巨石上,一段文字道出了璧山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深刻感悟。 章勇武补充说,虽然在治污时璧山关停了不少企业,但生态城市建设获益更多。水质好了,珍稀动物也来了,绿色GDP不断增长。 为了“深绿”城市建设,一批科研人员在不断摸索、尝试,璧山洁源排水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其公司大门处,“抓好污水治理 再现碧水清流”的标语格外醒目。 据了解,璧山区使用的中水就是在这里诞生的。记者观察,经处理后的污水在变成中水之时,已经清澈明亮。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中水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在使用成本上,1吨中水不到1块钱,目前公司已为璧山财政节约900余万元。“我们每天设计处理2万吨,但现在每天还不到1万吨。管网是中水处理的一大难点,随着中水的普及使用,规模会越来越大。” (光明网记者 邱晓琴采写制作) |
相关阅读:
- [ 06-30]【共舞长江经济带】长江为担 挑起奥地利沪渝两座科技“金矿”
- [ 06-30]【共舞长江经济带】小小咖啡豆如何研磨出数十亿元的"黄金粉"
- [ 06-29]“共舞长江经济带”网络主题报道启动仪式29日在重庆举行
- [ 06-28]三江源降水增多 青海境内黄河长江径流量仍不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