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25日报道外媒称,重庆24岁的美发师聂凤过去两周成了重庆的大红人,但和一些直播时代哗众取宠的“网红”不同,她走红靠的可是“真功夫”:千锤百炼的剪发手艺,还有头顶上那特别引人注目的“副教授”光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24日报道,年纪轻轻的“剪发妹”如何一跃成为副教授?原来,聂凤2015年以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学生的身份,参加了巴西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并摘下美发项目金牌,为中国在该赛事中取得了“零的突破”。 报道称,凭此成绩,聂凤去年6月获重庆市政府破格颁发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相等于“副教授”等级。同样吸引眼球的是,她去年获颁“国务院特殊津贴”,该津贴是国家对高级专业技能人才的奖励与认可,是非常难得的殊荣。 “剪发妹+副教授+国务院津贴”这个“重磅”组合,在重庆舆论界掀起热议,“剪发妹”从平凡学妹蜕变为世界级美发师的励志故事,近两周也成了许多中国媒体报道的焦点。 这位外形帅气、个性爽朗的副教授,求学时期一段故事尤其为人所津津乐道。她的师傅形容,学徒身上有“一股重庆妹子特有的韧劲儿”,一个发型可练上千遍,一天练习12小时,练到手腕疼也不说,每年休假不超过10天,六年内剪掉3000多个头模,头模费就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 民间和媒体对“剪发妹变副教授”的好奇和振奋,和随之而来、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不单因为这是一则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实际上,聂凤的高度曝光和走红,也与中国官方近年来提倡“工匠精神”,以及大力培养技能人才的大环境不无关系。 报道称,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的飞速发展催生以快与狠主导的制造思维,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却不时被外界所诟病。不过,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企业技术能力须相应提升,中国政府近年来积极提倡“工匠精神”,鼓励企业与个人秉持极致的态度,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此时,民间和媒体对聂凤的盛赞,反映出普罗大众对技能人才和“工匠精神”有了更多认同和尊重,尤其当这名“工匠”是一名青春活泼、出自非典型“高学历”职业的年轻女生。聂凤学艺过程中“一个发型练上千遍,剪掉3000多个头模”的故事,便近乎完美符合了“工匠精神”的论述。 但凡事都有两面,“工匠精神”赋予各行各业劳作者价值与尊严,强调不断雕琢、改善,这反过来看,等同于工作要求更高、效率可能较低、成本可能抬高。或许因为这样,“工匠精神”获得更多尊重和认可,并不代表有更多技能人才如今愿意担任“工匠”。 有分析指出,中国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与“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仍不相称。而以美发业为例,当聂凤被《联合早报》问及重庆有没有年轻人志愿是当美发师时,她苦笑了一阵,坦白说:“没有啊。” 她解释说,美发师在中国是“很普通”的职业,更多被视为谋生手段,而非一门需要投入和培养的艺术,入行门槛较低,一般培训两三年就可成职业美发师,和一些欧洲国家需要经历五到七年正规课程的要求大有不同。 六年内剪掉3000多个头模可以靠个人信念,但年轻一代加入美发行业的欲望,却不是光谈浪漫的“工匠精神”便可促成的。毕业后选择留在母校执教的她,如今对提升重庆乃至中国美发行业的水准有了实际的想法:通过参加国际赛事,让更多青年技能人才站上国际舞台,并将国际化赛事中的标准化理念,引入日常的教学中。 报道称,持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实现更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是许多国家与发达经济必须迈过的一道槛。 “副教授”的头衔,让聂凤一下子与“饱读诗书”的专家学者们并列,看似平凡的洗剪吹,也确实一直都是一门需要精雕细琢的艺术。她向我形容美发师职业的这句话,便挺有一名几经深思教授的风范:“美发更多是艺术,就像看医生解决身体的毛病,通过一个发型,能把一个人心里的毛病修复好,让人变得更加有自信。” 图:聂凤。(源于网络) |
相关阅读:
- [ 05-11]美63岁女教授时尚感十足开启模特生涯
- [ 02-24]美国教授30年来每天自拍不间断 展现老化过程
- [ 02-21]巴基斯坦教授:走廊建设正融入我们的生活
- [ 02-02]韩国教授携手网民抵制APA酒店 已向酒店发抗议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