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制造业转型路径:让"中国制造"轻装上阵
2017-05-22 10:59:2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在四川成都,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919国产大飞机机头生产线工人在装配驾驶舱风挡。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当前,“中国制造”正处于迈向“中国智造”的关键节点,面临着经济增速下行、要素成本不断攀升、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品牌竞争力不足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急需政府拿出切实有效措施,从推动减税降费、加大研发支持、培育市场需求、促进公平贸易以及打造国家品牌等方面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扶持力度,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 在日前举办的“2017中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表示,要真正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加大降成本力度,真正减轻企业负担,让中国制造轻装上阵。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减负”,中国制造企业如果还背着不必要的包袱,将会再次落后。 “资本逐利于资本市场,挤压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振兴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化自信是精神,工匠精神是灵魂,自主创新是推手,智能转型是路径,国家品牌是标志。”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说。 降低企业成本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要素成本快速攀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制造企业的成本。”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罗文说,以人力成本为例,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预测,中印两国制造业每小时的劳动力成本之比,将从2012年的138%上升至2019年的218%。 李兴浩认为,当前国内制造业整体面临下行压力,包括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纷纷从制造业领域抽离,资源环境约束和出口市场低迷、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许多制造业企业发展遇到瓶颈,利润率不断下滑,部分行业甚至面临全行业亏损局面,越来越多企业家离开了制造业。”李兴浩说。 据测算,目前工业行业平均利润率在6%左右,但银行业利润率却接近40%,是工业行业的近7倍。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指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不强,虚拟经济利润太高,形成了对资源的强大吸附,拉高了实体经济成本。 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说,全球化时代,中国制造要正确面对国际降税的“冲击波”,通过改革创新让税收更规范透明,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为制造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石军表示,降低企业成本需要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概括起来就是“一停七降三创新”。“一停”是指停止增加企业成本的其他项目。“七降”是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劳动力成本、用地成本。“三创新”是指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机制、创新中介培育管理机制。 告别“拿来主义” “科技每一次重大突破,往往都会带来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运用这些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实行改造,有利于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罗文说。 李兴浩认为,过去企业大多奉行“拿来主义”,如今必须告别模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等的创新,使创新成为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最终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成为世界优质产品的标志。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封凯栋表示,中国制造业要改变大而不强局面,必须靠自主创新。当前,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转变,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都在尝试升级工业经济平台来重新获得对制造业的控制权,这将带来智能制造全球版图及利润的重新划分。中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转变,因为新一轮后发国家以“低成本制造”模式崛起,正逐步侵蚀中国制造原有的领地。 “放眼全球,无论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核心都是智能制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时代已经来临,推进智能制造,是全球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李兴浩说。 刘志彪指出,根据《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的年均增长率判断,到2018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2.61%,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实体经济正朝着创新驱动方向发展。但是当前我国正处于技术学习与模仿阶段,处于向自主创新突破的临界点。中国企业在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技术封锁等限制,也有资金等困难,需要政府给予更多支持。 打造国家优势 “中国制造业要打造我们的品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国际贸易竞争的新优势。这个新优势至少包括技术、服务、质量、品牌四项。要打造贸易强国,首先要从世界工厂转变为制造强国,要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表示,品牌建设是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品牌已经成为制造业乃至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象征。打造知名品牌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成为主导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力量。但中国制造的世界级品牌还太少,加快提升质量、培育品牌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大势所趋。 李兴浩呼吁,政府要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提振中国制造企业信心,出台更有力的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制造企业扶持力度,中国制造业才能顺利实现“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再到“世界品牌”的伟大转变。 “政府要在贸易促进、研发投入以及打造国家品牌等方面,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李兴浩说,在扩大内需同时,建议政府出台促进出口贸易相关利好政策,为“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畅通道路;加大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科技型人才的供应,鼓励企业从事技术创新,为企业研发成果的转化创造便利条件;对于运营正常的企业,不能收缩贷款资金,要让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制造业,让更多企业家专注于发展制造业。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政府在新兴产业保护、技术研发支持、市场需求培育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在一些大企业遇到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时,政府会直接出资入股,对企业予以支持。”罗文表示,发达国家尚且如此,我国作为追赶型经济体更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合理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培育公平竞争市场,必要时也要加大对一些重要领域的投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 鑫 实习生 张 璇) |
相关阅读:
- [ 05-18]【经济信心】图解国务院常务会议:择优创建一批“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 [ 05-18]技工地位提高,“中国制造”之福
- [ 05-10]中国制造如何转型升级,习近平这样说
- [ 05-06]C919首飞 "新名片"助力"中国制造"迈向高端
- [ 04-27]“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是中国制造的里程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