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明:从“兼济天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04-24 18:25:02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赵舒文  
分享到:

让不同文明进行对话,取长补短,相向而行

主持人: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中国一方面在撒播种子,另一方面也要吸取,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二位看来,“一带一路”的实施对于中华文化发展创新有什么启发和推动?

王义桅:我在《“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这本书里强调,中华文明经历了三大转型:以前是内陆文明,今天主动实行“一带一路”,陆海同时进行;同时,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和信息文明;第三,从地域性文明走向全球性文明。今天孔子学院遍布130多个国家,是真正全球性的。

王灵桂:“一带一路”所体现的文化在历史上是有传承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在罗曼语族各民族那里,从阿拉伯人那里吸收过来并重新发现的希腊哲学那里得到营养的一种开朗的自由思想,越来越深地扎下了根,为18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当时的阿拉伯人就是通过丝绸之路吸收了古代欧洲人的思想保存下来,并不断发展。“一带一路”涉及不同的文明,文明之间会发生冲突,但是外来文化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尽管有磕碰,总体上却是和平的,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包容思想。因为这种包容性,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平台,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对话,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向而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独特的一种文化魅力,也是今后“一带一路”研究非常重要的课题。

抓住痛点问题,补齐理论短板

主持人:就两位的观察而言,现在“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比较紧迫的问题,您又有怎样的建议?

王灵桂:“一带一路”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虚化和泛化问题。我对国内现有的“一带一路”研究机构进行了最简单的统计,在网上输入关键词“一带一路”和“机构“,居然有270多家。大家基本上是在一个水平上进行研究,现在的理论还解释不了“一带一路”建设丰富多彩的现实。因此,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

另一个痛点是什么呢?我们研究“一带一路”,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沿线国家到底有什么特点。因为了解不深,只能是你说什么我也说什么。总之,“一带一路“理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说了痛点、难点,肯定有亮点。中国社科院刚刚评出2016年度的23个重要成果,其中就有我们关于“一带一路”的作品,也算是一个亮点,不过这个亮点还是非常弱小的烛光。我们希望通过更长的时间形成燎原之势,用智库研究照亮“一带一路”不断前行的道路。

王义桅: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认识到“一带一路”是从历史中来,但超越历史,一定要用前瞻的思维方式看“一带一路”。还有一个就是现在的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不能用简单的线性进化逻辑、赶超逻辑来理解“一带一路”。要进行综合式跨学科研究,真正确立“一带一路”大学问。但目前我们的学科体系、思维模式、知识结构还远远跟不上。

王灵桂:研究“一带一路”要依靠综合学科,不是单一学科。就像老中医开方子,这个方子肯定有很多味中药,我们不能只吃一味,否则解决不了问题。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受到国际社会欢迎

主持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五月举行,二位对论坛有什么样的期待?

王灵桂:最近我遇到一件“麻烦事“——经常收到各国智库的邮件、电话,问我5月14号这个会能不能让他们来参加。我从中发现,这个会议在国外智库里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么多人都想参与到这个宏大的工程里面。我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受到国外的欢迎,受到国外智库的追捧,本身就是一种动向。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这一点,就能预测会议一定会非常成功。

我想,五月的论坛应该是一个总结的会,也是一个展望的会:总结过去三年多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的经验、成就,也深入讨论下一阶段怎么规划。同是,我认为这个会是向务实转变的一个转折点。“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词了,今后要继续保持这个势头,同时要真正落地,要有实实在在的成果出来,让老百姓感受到“一带一路”带来的切身利益。智库应该在其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王义桅:在中国上大地上开这样一个高峰论坛,我们是拥有知识产权的,是主场。我认为,这个会应有三个目标:一定要把倡议变成机制,把共识变成行动,把双边变成多边,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要靠项目体现“一带一路”,靠产品靠服务等等改变人的生活,从而让世界因为“一带一路”而更加美好。

主持人: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处走来,向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延伸,“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包容发展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更是一条文明互鉴、交流交融之路。相信沿着这样的道路坚定前行,我们一定能够奏响人类文明的大合唱,铸就共赢发展的新辉煌。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让我们再次感谢两位嘉宾,也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次再见。

(光明智库、光明网联合推出;统筹:王斯敏、蒋正翔;主持:王斯敏;整理:李澍;摄像:王恩慧;导播、剪辑:刘希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