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国移动互联网公益推送联盟在深成立

2017-03-28 21:33:41 彭颖 来源:南方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互联网+公益”在近几年成为公益圈里的热词,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自然灾害预警方案设计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语境下,民间自发捐赠的随意性和对公民隐私的潜在侵犯也饱受诟病。日前,大数据综合服务商“个推”联合十多个互联网平台共同成立中国移动互联网公益推送联盟,新浪微公益总监杨光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完善公益规则机制、提升用户公益体验、以及为公益组织赋能将成为互联网公益平台日后发展的三个重点。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彭颖

公益信息精准触达解决走失问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人走失问题逐渐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民政部下属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去年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走失老人在50万上下,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

“中国移动互联网公益推送联盟打通了政府和各大APP平台,可以简化走失信息的发布流程,实现统一平台式响应。”据个推CEO方毅介绍,走失消息发布出来后,个推将提供高效稳定的推送技术,下发到移动端联盟成员通道中,并在移动端24小时不停歇地更新消息。“全国天天有很多老人走失,但是跟用户街区相关的,可能几个月发生一起,这种低频的打扰用户能接受,而且更加有效率。”方毅表示。

此外,互联网大数据在防灾减灾上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数据服务部副主任侯建民介绍,大数据为地震灾害救助提供了精细化、动态化的预警方案设计,此外,当地震来临,公众希望得到更多的背景信息,中国地震台网为此开发了地震新媒体的机器人,可以自动产出十多项内容,比如哪里发生地震了,真正的海拔、热力人口图,周边的历史地震、历史地震分布图、村庄、乡镇、县城、天气等信息,5秒钟就可以实现信息输出。

网络平台需完善捐赠规则

互联网大数据正在成为实现智能公益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另一方面,在互联网语境下,民间自发捐赠的随意性和对公民隐私的潜在侵犯也饱受诟病。新浪微公益总监杨光认为,互联网确实是诈捐、骗捐等不法行为高发区,但《慈善法》出台后,互联网公益平台也在结合法规要求和互联网产品的发展需求不断修订平台的公益规则。

“发布个人求助信息是公民的权利,针对信息审核的真实性,平台是有连带的责任,但更多的是让公益机构去审核救助人具体信息,平台更多的是从流程上监督。”杨光指出,进行网络求助时,公益机构需审核求助人医院证明、贫困证明的真实性,互联网平台则更多的是从流程上监督,比如督促公益机构更新筹款进展、项目资金使用等。

去年一则《最心酸的儿童节礼物,她偷了个鸡腿给生病的女儿》的新闻备受关注,新浪微博联系了地方媒体发起捐款,一小时捐款就达到了10万。“在这之后我们重新评估了这个家庭的救助需求,在捐到30万的时候就关闭了捐款通道。当时很多网友要求微博重新打开捐款通道,想捐多点钱。”但杨光认为,公益是很有门道的,不是简单的献爱心,不能不顾受助人的感受和真实需求,公益捐赠的基础是双方的自由跟自愿,所以微博倡导互联网要有理性的捐助。

在用户隐私保护上,据杨光介绍,微博上的微公益链接下是不许发私信的,甚至评论都是不可见的,避免形成对发起人的骚扰。“互联网捐赠已经开始多元化,坦白讲,目前网络诈捐、骗捐的事情太多了。有人在微博上注册了账号,将其它人的救助信息套在自己身上,并在最后附上支付宝或者微信号,导致很多用户脱离了产品渠道进行捐款,这等于是在微博造谣了,这方面需要更多地通过产品技术手段改善。”杨光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建议,发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鼓励类似网络互助这样的社会创新,让网络互助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而据微博微公益数据显示,互联网捐赠已经成为不少益机构筹款的主要来源,以壹基金为例,2015年其公众捐赠占筹款总额的80%,其中网络捐助占据了70%,但据杨光观察,不少公益组织在新媒体的投入上远远不够,他建议公益机构应尽快形成可持续的新媒体传播体系,将公益能量最大化。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