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记者会上哪个字提及了33次?
2017-03-16 22:43:14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周冬 赵舒文 |
分享到:
|
3月15日,在万众瞩目的总理记者会上,“创”无疑是最为抢眼的字眼。 当被问到简政放权下一步如何推进时,李克强总理用“向依靠劳动创业创新者亮起‘可以、可以、再可以’的绿灯”这一妙喻作答;当有媒体忧心忡忡地提起就业压力时,李克强总理回之以“营造有利于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铁饭碗,而是让人民群众用劳动和智慧去创造或者说打造金饭碗”;在回答去产能如何保就业的问题时,李克强总理给出的答案之一还是“创”,通过“双创”来创造新的岗位。 统计数据显示,长约两小时的记者会上,总理有总计33次提到了“创”字,在回答的19个问题中,有4个问题用“创”予以回应。 总理的“两会”记者会历来被视为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点重要窗口之一。李克强总理屡次提及“创”字的回答,无异于释放出强烈而明晰的信号。 路透社评论道,中国政府已经探索出“双创”的成熟路径,创新创业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图为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日报 武治义摄 诚如李克强记者会上所言,双创是一场改革。他所描述的“创”不仅仅指科技创新,同时包括体制机制创新和观念的革新。这场改革能够互通上下。“双创抓住了人这个生产力当中最重要的因素,让人的聪明才智和活力充分展现出来,让大家有改变命运、获得纵向上升的平等机会。”李克强记者会上说。 这场改革还将转换新旧动能。记者会上,李克强用“新旧嫁接”、“老树开新花”来形容双创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推动,并指出双创创新了生产模式,许多新业态,像共享经济、分享经济、“互联网+”等等,可以说层出不穷。 这场改革更能涵盖大小。双创带来的不仅是“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加入创新创业的行列,引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触发了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双创’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是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的。”李克强强调。 一组可以佐证的数据是:2016年,全国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达4.51万户;与此相应,这一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前25强。 有媒体这样评论屡次被总理提及的“创”:创和闯字音这两个读音相近、内涵相承的字,勾勒出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的一种气质。本届政府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之提升为中国经济“新引擎”。这个“创”接续的,便是发轫于改革开放初期那样一种“闯”的精神。 如果说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离不开“闯”,那么未来亿万民众用双手来“创”将决定这个国家的生机与精神面貌。 “如果把亿万群众的创造力、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形成投鞭断流的气势,再加上背水一战的意志,就可以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促进经济的转型。”李克强总理在去年记者会上的话还言犹在耳。 一年后,李克强总理宣布:去年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出现7年来增速最低的情况下,中国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这几年的实践可以证明,中国经济“硬着陆”论可以休矣。我们会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并迈向中高端水平。 这份信心是对“创”字的最好诠释。(记者 杨芳) |
相关阅读:
- [ 03-16]李克强记者会谈两岸关系 尽显亲情善意
- [ 03-16]李克强:让台商、台胞共享发展机遇 终归我们是一家人
- [ 03-15]记者观察:这个成语,连续5年在李克强总理记者会上出现
- [ 03-15]李克强:会继续提供优惠让台湾同胞和大陆共享发展机遇
- [ 03-15]2017年全国两会今日落幕 李克强将答记者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