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正依法甄别纠正一批历史形成涉产权冤错案件
2017-02-27 11:5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虹虹 赵舒文 |
分享到:
|
中新网2月27日电 最高法今日举行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今日在介绍人民法院2016年司法改革工作时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制定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工作实施意见,目前正依法甄别纠正一批历史形成的涉产权冤错案件。 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 27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亮点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少平介绍,2016年,全国法院在前三年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23件37人基础上,新纠正重大冤假错案11件17人,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其中,河北聂树斌案、海南陈满案均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这些冤错案件的纠正,重塑了司法保护人权、维护公平正义的形象,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人民法院也将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健全发现和纠正刑事冤假错案机制的指导意见。 2013至2016年,各级法院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无罪,依法保障无罪者不受追究。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制定发布了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上周又印发了专门实施意见。 李少平指出,这些改革意见坚决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诉讼原则,推动确立审判在刑事诉讼中的中心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大力推进庭审实质化,从源头上防范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违法行为,确保裁判经得起法律检验。我们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并不排斥对于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轻微刑事案件适度减少司法资源投入,适当简化审判程序。 2016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北京等18个城市正式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试点,有效防止了轻微刑事案件被告人超期羁押和“关多久、判多久”的现象。 李少平指出,立足利民本位,坚持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不动摇、不松劲。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始终是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前行的目标和方向。2016年,最高法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思想,通过锐意改革创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开展立案登记制改革“回头看”,通过督察、暗访,切实防止“立案难”问题反弹。2016年,全国法院登记立案1630.29万件,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5%。各地普遍简化立案程序,依托信息化手段,完善网上立案平台,探索推行跨域立案,提升立案工作效率和便民程度。福建、浙江法院建立“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已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异地立案,方便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打官司”。上海浦东法院开发“二维码”自助立案系统,每个案件平均立案时间只有15分钟。 二是推进司法救助机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国家司法救助统一处理机制,实现了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从“维稳”到“维权”的转移,从“因访救助”过渡到“因案救助”,推动救助制度法治化、救助案件司法化,确保司法救助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 三是推进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改革。2016年,全国法院依法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43件,审结“腾格里沙漠污染案”等重大案件11起,有力维护环境正义,保障绿色发展。 四是探索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婚姻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召开全国部分法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指导100家试点法院建立专门的家事审判庭或者组建家事审判团队,引入家事调查员、社工陪护及儿童心理专家等多种方式,妥善化解家事纠纷,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五是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制定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工作实施意见,目前正依法甄别纠正一批历史形成的涉产权冤错案件。 六是继续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50家试点法院人民陪审员总数达到13322人,为法官员额数的4.3倍。一大批通民情、知民意、接地气的普通群众被选任为人民陪审员,来源更加广泛、结构更加合理。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结各类案件81772件,其中采用大合议庭形式审理涉及群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1624件,社会效果良好。 |
相关阅读:
- [ 02-27]最高法:十八大以来纠正重大刑事冤假错案34起
- [ 02-26]最高法领导与驻闽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
- [ 02-22]最高法:人民法院庭审应当进行全程录音录像
- [ 02-21]最高法: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 取证过程要合法
- [ 02-21]刑讯逼供、冤假错案怎么破?最高法发文立规
- [ 02-21]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率较低 最高法提解决措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