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温暖中国”2017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北京站网媒记者编辑合影。 由中央网信办组织的“温暖中国”2017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北京站于2月8日-10日在昌平区举行,来自人民网、新华网等30余名记者编辑走进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区、未来科技城等地。网媒记者聚焦科技创新、深入研发重地、采访科研达人,用镜头和文字为网友纷纷讲述温暖的“科研故事”。 截至2016年9月,北京市昌平区科研机构累计达188家,这里聚集着能源环保、信息技术、高端现代制造、生物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随着昌平区建设国际一流科教新区目标的一步步推进,这里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也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涌现出一大批领军企业和优秀的科研人才。 破冰!因爱而生 “温暖”让科技更有温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疗手段总是与高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新兴的医疗科技,优化了疾病管理流程、改善了治疗预后、减少了医疗差错。 在我国,有这样一些勇于突破局限的人,他们以打造民族品牌为己任,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图为王曌博士给网媒记者编辑介绍所获得的专利。中国网信网 陈丽 摄 201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博士生王曌,选择了北京一家当时只有7人的初创型公司。天道酬勤,以王曌博士主导研发的软性高端可折叠人工晶体领先国际,让数十万白内障患者因此重见光明,同时,平均为每位患者节约至少1000元。 图为网媒记者正在拍摄由品驰集团自主研发的脑起搏器设备。中国网信网 陈丽 摄 清华大学李路明教授带领研发团队,经过10多年努力,研制成功治疗帕金森病的脑起搏器和可充电脑起搏器,该项成果领先国际。清华脑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不仅使全球唯一垄断企业大幅降低了价格,而且平均为每位帕金森患者节约治疗费用十万余元。截止到2016年底,该团队自主研发的脑起搏器产品植入超过5000例次。 研发人员对网媒记者说:“任何一项重大工程的研发,任何领域的破冰,都要经历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但凡想要打破的国外垄断技术,都是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交流获得技术支持,只能靠自己一点一滴积累。回过头来看,通过一个阶段的研发和积累,我们驾驭并掌握了这些基础、技术和工艺,这些也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成为后续创新的基础。” 创新!刻苦攻坚 “良方”温暖守护“绿水青山” 近些年,我国环保工作力度日益加大,特别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水十条”发布后,水污染治理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工业废水的处理已经从过去的达标排放要求,发展到现在的零液体排放,以及将来可以预期的零废物排放。 图为神华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所长卫昶为网媒记者编辑介绍科研成果。中国网信网 陈丽 摄 基于这一趋势,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低碳所水处理团队聚焦高效低成本的工业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把水的问题解决好了,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全球知名水处理专家、低碳所所长卫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惠及更多的民生,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这是我们的初衷和目标。”
图为神华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用煤基材料制作的空投箱。中国网信网 陈丽 摄 在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许世森博士说:“CO 排放是‘全球变暖’的元凶。”因此,提高能效和CO 捕集技术被认为是化石燃料大规模减排CO 的一条主要技术路线。 图为许世森博士给网媒记者介绍科研进展情况。中国网信网陈丽 摄 该研究院已经研制出我国第一套燃煤电厂CO 捕集装置,并使我国在燃烧前CO 捕集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向近零排放的煤基能源发电迈出了关键一步。此外,研究院还在洁净煤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等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绿色煤电”计划的背景下,许世森博士带领研发团队设计了我国首座、世界第六座IGCC电站,实现了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的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科研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科研成果的不断转化,为我国保护绿水青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若不是把患者放在首位,又如何能够持之以恒、刻苦攻坚;若不是心存慈悲与善念,又如何能够让心中的梦想落地生根;若不是心系祖国,又如何能够攻坚克难开“良方”以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他们以工匠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坚持、不断创新、敢于破冰、勇于亮剑,书写着大爱情怀。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在“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领域将积极践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打造民族品牌,让百姓分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红利,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强大能量。(中国网信网 陈丽) |
相关阅读:
- [ 02-17]【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凉山"四好创建"试点村:人均收入逾6500元
- [ 02-17][网络媒体走转改]春运列车员:此身已伴列车,恐难陪卿团圆
- [ 02-17]【网络媒体走转改】宁夏泾源县:高中免费教育实行六年,入学率稳步上升
- [ 02-17]【网络媒体走转改】走进若羌 感受脱贫户的生活变迁
- [ 02-17]【网络媒体走转改】全城大搜寻!志愿者春节每天寻人十多个钟 终于找到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