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京津冀打通资源配置大市场 交通等基建成今年投资重点

2017-02-14 07:08:4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距离2014年2月首次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三年之际,北京、天津、河北一体化“成绩单”纷纷亮相。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到重工业等产业大迁移,再到教育、医疗、交通、生态、人才等要素一体化,北京、天津、河北打通了各种资源的一体化。

目前来看,仅在2016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五大重点领域的投入就超过3400亿元。其中,河北全部完成2016年京津冀一体化的103项重点任务。

北京方面,近三年来,已累计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1341家,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350家。同时,京津冀三地已逐渐形成优势互补、相融相促的一体化产业格局。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等一批合作共建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2016年,北京企业在津冀两地的投资认缴额分别增长26%和100%;河北从京津引进项目4100个、资金382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2%和51%。此外,在2015年基础上,2016年北京向津冀的技术输出额达154亿元,同比增长38.7%。天津方面,2014至2016年,京冀企业在津投资项目4865个,累计到位资金5226.7亿元,占天津引进内资的44%。同时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超过2600个,累计到位资金1300多亿元。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祝尔娟表示,在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产业聚集可获得最多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间的优势功能互补,优化资源配置。现阶段来看,京津冀是我国目前惟一以创新为导向的城市群。整个区域将以北京为核心进行创新研发,在天津、河北实现产业转化和出口,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对于京津冀未来发展,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副院长文辉表示,“通”将贯穿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每个时期,2017年“通”更将是重中之重。

作为区域发展的“骨骼”系统的交通将有效改变目前以北京为单中心的放射状交通格局。“今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断头路’将成为历史。”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近日表示,2014年以来,该省打通了京台、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区环线等12条高速“断头路”和干线公路“瓶颈路”,共计1400余公里,通车里程达到6500公里,今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断头路”将成为历史。

而在轨道建设方面,京津冀更是成为网化。近日发改委批复的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显示,到2020年前实施北京至霸州铁路、北京至唐山铁路、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铁路、崇礼铁路、廊坊至涿州城际铁路、首都机场至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环北京城际铁路廊坊至平谷段、固安至保定城际铁路、北京至石家庄城际铁路等9个项目,总里程约1100公里,初步估算投资约2470亿元。

规划提出,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到2020年,与既有路网共同连接区域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有效支撑和引导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

张庆伟表示,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率先突破的,2017年也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收官之年。在此背景下,2017年河北全省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1000亿元,包括续建高速公路、建成普通干线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新建港口泊位,开展路网改造、场站、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除此之外,教育等基础保障与设施建设也成为“通”的对象。北京2017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计划投资约577亿元。重点实施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等9个医疗卫生教育疏解项目。实施北京新机场、京沈客专北京段、延崇高速等19个项目。

此外,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表示,2017年北京将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500家,将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等八个领域作为产业发展重点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预计到2020年北京将完成产业结构调整。

天津方面,将着力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十大支柱产业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提高全社会研发支出占比,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突出天津港在环渤海区域的核心枢纽地位,搞好港口协作,增强服务辐射三北地区功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