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部分城市房价迅猛上涨 房源真的稀缺吗

2017-02-04 16:36:32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大学时曾选修过一个学期的经济学,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节课老师就讲了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无限的、多样的需求相比,各类资源相对来说总是不够的,人们取用资源时要面临各种选择,要付出相应代价。听到这个概念时,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之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无法解释的生活现象,仿佛一瞬间迎刃而解。

虽然对“稀缺”这个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对很多困惑也找到了答案,但是在此后的生活中却没有太多直接的、深刻的感受——既没有追赶过抢盐潮,也没有抢过板蓝根,即便是前几年春节回家的火车票,虽然难买一点,但也并没觉得多么“稀缺”、多么紧迫。可是,最近在跟着房屋中介工作人员看房过程中,“稀缺”这个词语不时从脑子里蹦出来。

去年下半年,国内部分城市房价经历了一轮迅猛的上涨,让很多人扼腕叹息,很为自己没有在之前“搭上车”而遗憾。随着之后各个城市陆续出台系列调控措施,最近几个月,这些城市的房价进入相对平稳(或温和上涨)的状态,很多人尤其是不少刚需人群开始关注房源,关注房价变动信息,留意各类关于房价走势的言论,跟着房屋中介人员到各个小区现场看房子。

笔者最近也跟着几位房屋中介工作人员看了10余套房子,有时是陪同朋友,有时是自己。一旦进入看房的圈子,这些中介人员会经常打电话来约时间去看房,话语中着重强调新房源的独特性、经济条件上的可得性以及“抢手性”。听他们的叙述,几乎所有房子都不愁卖。

在与这些中介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类似下面这样的话语会不断出现:“这个房子户型好,很抢手,肯定会很快成交的。”“上次我们去看的那个XX小区的房子已经成交了。”“现在附近的房源不太多。”……这些有意无意的强调或“灌输”,给人一种“房不我待”之感,也不断强化客户已经形成的一个认识:房源是稀缺的。有时候中介工作人员还会帮助客户分析其经济条件与附近房源条件的对比,让客户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的房源更稀缺”的印象。

除了中介人员不遗余力的强调,中介公司APP上房源的不断变动,也强化了我们这些看房人头脑中房源的“稀缺性”。在中介公司APP上,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小区或房源,并实时查看房源动态。如果关注一批房源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已停售”“已成交”等字样会频繁出现。对于“已停售”的房子,带笔者看房的中介工作人员解释说:“有些资料不全,不符合政策要求,得下架”;而对于“已成交”的房子,中介人员说,“除非业主不诚心想卖,否则所有房子最多两三个月都能成交”。

通过最近一两个月的观察,整体上看,房源虽然稀缺,却总是有新的房源上市,所以这种稀缺也是相对的。房价由房子的地段、户型、年代、面积等综合变量形成,如果降低变量要求,不同类型的房源还是会有的。

经历几轮看房,笔者还有了一个新的感受。以前,在媒体上或网络上阅读关于房价趋势的分析文章或议论争论时,不会有很强烈的倾向性或代入感,但在自己看房的过程中,再看关于房价的这些观点或论断,心理上也有了变化,倾向性和代入感更强。这是不是消费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