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好消息!评职称不再必考外语 论文不再是硬杠杠

2017-01-09 10:13:09 李金磊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 李金磊) 职称制度迎来大变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8日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

根据意见,以后评职称将发生大变化:对外语和计算机要求不高的岗位,可不用再考外语和计算机;论文不再成为“硬杠杠”,教案、病历等成果也可替代;所有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小学教师也可评“教授”;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弄虚作假取得职称将一律撤销。

外语和计算机不再统一要求

——对外语和计算机要求不高的可不用考

明明工作岗位对外语要求不高,甚至跟外语不沾边,但过不了外语考试就评不上职称,这一饱受诟病的现象将得到改变。

意见提出,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

同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对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的职称系列和岗位,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也就是说,以后对外语和计算机要求不高的岗位,可以不用再考外语和计算机了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目前多地已经下发通知,不再将外语水平和职称评审挂钩。如北京市人社局近期发布《关于北京市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从2017年1月1日起,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为申报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论文不再成为“硬杠杠”

——教案、病历等成果也可替代

“唯论文”这一倾向也将得到纠正。意见要求,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

同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可不作论文要求。

此外,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

长期以来,发论文是很多专业技术人才的痛,现实中,医术再高明的医生、教学能力再强的老师也难突破“不发论文休评职称”的“硬杠杠”。这也滋生出论文造假抄袭、花钱发论文等乱象和行业利益链。

在专家看来,论文不再作为评职称的硬性要求,使得人们可以不再疲于想方设法发论文,而是能有更多时间专注本职工作。而教案、病历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则更加符合人才评价的规律。随着措施的落地,相关行业乱象也有望得到改观。

中新社发 翟羽佳 摄

所有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

——小学教师也可评“教授”

在职称系列方面,意见提出,继续沿用工程、卫生、农业、经济、会计、统计、翻译、新闻出版广电、艺术、教师、科学研究等领域的职称系列,取消个别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职称系列,整合职业属性相近的职称系列。

其中,各职称系列均设置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分为正高级和副高级,初级职称分为助理级和员级,可根据需要仅设置助理级。目前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

此前,会计、中小学教师等多个职称系列并没有设置正高级职称,改革后,将突破这些人员职业的“天花板”,大大拓展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小学教师评上小学“教授”也成为可能。

中新社记者 于琨 摄

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

——弄虚作假取得职称将一律撤销

意见提出,坚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

同时,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之前,在“唯论文”的倾向下,学术造假等现象层出不穷。去年就有媒体报道,巴西学术期刊上有大量的中国医生的论文涉嫌抄袭或者代笔。

可以预期,随着论文不再作为评职称的硬性要求,以及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的实行,为了获得职称而弄虚作假的行为将大大减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