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常态”经济正在顺应全球局势之变
2016-12-12 18:16:57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周冬 赵舒文 |
分享到:
|
央视网熊猫频道消息 全球局势风云变幻,地缘政治秩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中国及世界各国都需要面对这些变化,并寻求应对之策。以自由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全球化势头似乎正在走弱,而一个意味着过渡到“本国利益至上”的新风潮正在显头。 鉴于全球化未能缩小穷国和富国之间的巨大财富差距,且“以牺牲中小私有企业的利润和机遇为代价,让大型跨国企业收获巨额财富”,因此,出现上述的新转变也许并不一定是件坏事。 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化曾十分盛行,但有时给国家主权价值设置了障碍,使得他们跟着“全球化精英”的步调走,否则国内经济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然而,面临这一风向的转变,中国显得自信满满,应对自如。中国正在从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调整为以服务行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并正在采取更多相应的措施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 减少出口依赖 据《财新》报道,11月份中国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9%,创下连续43个月以来的新高。根据信息数据咨询公司IHS Markit的研究,该指数一旦超过50%,就意味着该经济体在短期内势头看好。 这一数据似乎也表明了中国制造业的强劲势头未减。但稍加深入了解,人们就会发现实际上服务业才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虽说中国国内有不少工厂倒闭,但由于服务类企业的商业活动普遍增多,从而抵消了制造业的低迷。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比预期的要高,但在经济整体复苏之前一般都会有通货膨胀出现。 实施供给侧改革 为振兴经济,中国采取了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举措。供给侧改革涉及减税、削减政府开支、简化商业审批程序、去除过剩产能、强化技术升级,为消费者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他强调,在经济领域开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时,必须考虑以人为本的社会生产力因素。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方案与西方所理解的有所不同,因为习近平给供给侧改革注入了中国特色,更着重强调刺激和促进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这对民众而言不失为务实之策。 当然,这项措施也存在通货膨胀率可能高于预期的风险,不过,必要时有关部门可以采取更严格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处理。 |
相关阅读:
- [ 11-25]福建:把握引领新常态 打造经济升级版
- [ 11-25]把握引领新常态 打造经济升级版
- [ 11-15]开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环保工作新局面
- [ 11-07]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传递哪些信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