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人民日报谈过劳猝死:法律、单位和个人不能无动于衷

2016-12-09 10:39:36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你太累了,歇一歇吧(民生观)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位年仅24岁的工程师因长时间加班猝死,再次引发人们对过度劳累透支健康的关注。

应该说,累,有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目前,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职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不小,劳动强度常常挑战人们的体力极限。“葛优躺”的流行,腰酸背痛、失眠、健忘等症状的频出,无不显示着我们可能患上了“过劳症”。

然而,现行法律对过劳死是否属于工伤,在实践中还存在认定上的模糊,而劳动监察部门的监察力度也普遍不足,就算是认定为“过劳”,企业受到的惩处也只是少量罚款,违法成本较低,因此加班成了不少企业堂而皇之的要求。过劳之下,常有悲剧,近些年不时有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世,死亡年龄也不断趋于年轻化,IT、外企、媒体等行业更是重灾区。

其实,劳累大多出于自愿。加班,是责任心的体现,也是获得较高职位和收入的途径。为了提神缓解疲劳,咖啡、浓茶、烟草甚至药物都成了上班族的必备品,让原本疲劳困乏的身体雪上加霜。油尽必然灯枯,疾病骤然暴发,重创健康,伤害生命,让人猝不及防。

由此看来,过劳是种病,还得治。

面对一个个逝去的生命,法律、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无动于衷,必须有所行动,对症下药。首先,对过劳死要有明确的认定办法,厘清模糊地带,一旦确定,企业必须依法给出高额赔偿,提高其支付的代价和成本。

在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也不能放松源头治理,尽可能避免过劳状态的出现。在制度层面,是否可以考虑对收入分配机制进行改革,由劳动时间决定报酬转向重视劳动效率和成果?其次,保障工会对加班问题具有监督和调解的权力。此外,急救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也亟待推进,像抢救的黄金时间、正确有效的急救方法、急救时该避免的错误等信息,都该加以普及。

从个人的角度讲,也要避免被浮躁的“成功观”裹挟,在事业上急于求成,把人生压缩成“短线操作”。工作与身体,孰轻孰重得算算明白账。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毛银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