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状三:“管钱”的却成了“劫钱”的 一些地方确定重点产业后,相应的就会有产业扶持资金。由于有的地方监管不够严格,一些负责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趁火打劫,雁过拔毛,有的为部门谋福利,有的干脆为个人谋利益。几年前,云南省有财政部门工作人员自己成立公司“接盘”产业扶持项目,产业扶持政策成为以权谋私的借口和幌子。 无独有偶。河南省鲁山县张良镇陶庄村从事乳鸽养殖的伟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宏伟,听说国家对贫困户有产业扶持政策,于是在村支书程绍的带领下,多次找到张良镇扶贫办主任谷振永,希望以合作社的名义申请产业扶贫项目,并表示,“获得资金后,谁都不会吃亏”。在谷振永答应帮忙后,程绍和韩宏伟共同“编制”了一个100人的项目补助花名册。为了达到直接控制这笔钱的目的,在谷振永的提示下,程绍、韩宏伟又伪造了100户入股农户自愿将扶持款入股合作社的协议。 2013年9月,4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顺利打入伟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账户。事后,谷振永从中获取好处费3万元,程绍也获取了2万元的好处费。后来,有群众向纪检部门反映了陶庄村这一扶贫项目造假的问题线索,有关人员受到严厉查处。 怪状四: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 记者调研中了解到,在一些地方的产业扶持中更多是垒大户、“造盆景”,获得扶持的企业会不断得到扶持,没有得到扶持的企业以后也不会得到扶持。具有反讽意味的是,由于一些企业满足于躺在政府扶持资金中过日子,不在生产方面着力,不在创新上下工夫,最终产业很难发展起来。相反,有的企业一门心思从事生产经营,依靠创新驱动,苦练内功,反而成了气候。 怪状五:产业扶持变“挟持” 政府推着企业走 在产业扶持中,有的地方政府采取的扶持举措违背了企业意愿,让扶持变为“挟持”,打乱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前些年,在当地政府“扶持”推动下,中部地区一家知名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开始进军铅锌冶炼行业,而其自身意愿并不强烈。 “基于对行业前景的分析和判断,集团内部并不愿兴建这个项目,但是政府要求企业迅速增加产值,一直推着企业走。”该企业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地地矿局一位退休官员说,当时,政府想快速做强支柱产业,于是将当地重要的铅锌资源进行整合,扶持这家企业做大做强。但事与愿违,由于市场不景气、企业初涉新领域等原因,项目亏损严重。如今,企业已在这个项目上投资数十亿元,骑虎难下。 “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活动都要符合市场经济法则,非市场经济的‘拉郎配’是不靠谱的。”上文提到的那位地矿局退休官员表示。 某地一家以食品加工为主业的农业企业也遭遇了“被扶持”。这家企业被当地政府规划为产值过千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此,当地政府分管领导去年一年内先后召集19个部门,在这家企业召开了5次现场办公会,这些部门负责人纷纷表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这家企业支持。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根据生产情况,该企业预计今年产值达600多亿元,距明年实现1000亿元产值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由于短期难以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这家企业准备进军陌生的金融业,并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随着房地产市场急转直下,企业的经营前景难以预料。 怪状六:看着“打水漂”,也要继续扶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对一些所谓的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后,虽然企业经营不好甚至无法经营了,再扶持就是“打水漂”,但由于错误的政绩观作祟,一些地方政府仍会不遗余力地对这样的企业继续扶持。苟延残喘中,一些企业成为“吸金”企业、僵尸企业。这些僵尸企业在优惠政策与资金扶持下继续维持,不仅消耗了宝贵的资源,也破坏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记者 李钧德 李自良 李兴文) |
相关阅读:
- [ 11-25]石建平:打造福建文化产业升级版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 [ 11-25]莆田健康产业总会携爱心基金会关爱7户失独家庭
- [ 11-25]福建:把握引领新常态 打造经济升级版 黄艺东代表:科技创新要紧盯产业之需 申强代表:抢抓大数据时代机遇
- [ 11-25]黄艺东代表:科技创新要紧盯产业之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