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十年:推动国际秩序改革,促进经济合作共赢
2016-10-16 16:48:56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责任编辑:林晨 陈晖 |
分享到:
|
创新治理: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 “要加强南南合作,尽力而为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增强发展能力,让他们搭上金砖国家发展快车。”今年习主席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上表示,推进金砖框架内务实合作,携手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努力形成各利益攸关方携手共建、各领域平衡共进、各阶层繁荣共享的发展新格局。 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教授表示,金砖国家不仅是新兴发展中国家,更是发展中大国,因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合作机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从地理上看,金砖五家分布在欧非亚美的四大洲,具有广泛的地域代表性。同时,金砖国家在领土面积、人口数量、资源禀赋等方面拥有的规模优势,在地区事务中拥有较大发言权,是地区格局构建中的关键性力量。由于金砖国家均为联合国的主要成员,又是G20峰会的成员国,因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多边重要平台和传统发达国家的最为重要的联结纽带。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尹继武教授表示,金砖国家组织体现了跨区域性国际合作,超越传统封闭性和对抗性国际联盟的特性,也体现了多元和多层次的特点。在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频现危机和治理不力的情况下,金砖国家丰富了现有的全球治理理念。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政治系教授叶甫根尼·格拉奇科夫认为,由于部分西方国家经济形势的疲软,全球经济和发展走势发生深刻变化,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凸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金砖国家作为非西方世界的代表,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全球挑战的解决方案。 金砖国家五国元首定期会晤,共谋发展,有利于为本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条件,更将为不同国家之间求同存异、携手合作树立榜样。尽管金砖国家当今面临着各项挑战,但并没有阻止金砖国家的合作。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现行国际货币经济体系的改革,提升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话语权,推动构建一个公正、民主的全球政治经济治理结构,充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 “金砖”不褪色:中国成金砖合作中的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金砖五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呈增长态势,而俄罗斯、巴西和南非则不尽然。同时,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快速发展,离不开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和经济贸易规则,如果没有发达国家的支持,金砖国家自身无力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实质进展。 尽管西方出现“金砖褪色”、“金砖风光不再”的声音,但俄罗斯金砖国家研究国家委员会执行主席格奥尔基·托洛拉亚认为,西方国家认为金砖国家已经过时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的。“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也表示,十余年来,金砖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砖国家将继续保持“成色”。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加强协调,我们的合作就一定能乘风破浪、穿云破雾,让世界对金砖国家的成色有新的认识。”2015年11月15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时习近平这样说。 中国既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也是推动金砖国家合作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在金砖国际合作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发挥着特殊的建设性作用。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合作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有利于突破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围堵,而且五国在气候变化、防止核武器扩散和打击恐怖主义等其他全球性问题方面的沟通与协调,也有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作为金砖国家的一员,中国始终积极地推进和加强与金砖国家的务实合作,站在合理的立场上为该机制的发展完善做出努力。同时,中国也采取了有力的措施通过这一机制促进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以实现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并使金砖国家能够在维护全球和平稳定,促进文明交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016年9月4日,习近平在杭州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时表示,从首次金砖国家外长会议至今,金砖国家合作已经走过10个年头。相信只要我们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不为风雨所动,不为杂音所扰,不为困难所阻,不断强化伙伴关系,金砖国家必将实现更大发展。 无论是从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和还是国际秩序的变革与完善来看,金砖国际合作机制都将任重而道远,也将成为国际秩序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常红徐步云) |
相关阅读:
- [ 10-16]通讯:果阿面貌一新迎接金砖峰会
- [ 10-16]携手并进,谱写金砖合作新篇
- [ 10-15]把定航向——中国对金砖机制的方案特约
- [ 10-15]【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完善合作架构 丰富合作成果
- [ 10-15]【专家谈】王帆:金砖国家机制将推动全球变革
- [ 10-15]习近平的果阿“金砖时间”带来哪几重期待
- [ 10-15]不断完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印度各界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