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1日电(吕春荣)近来,一则“90后美女官员拍复古写真为家乡特色小镇代言”的消息刷屏网络,“官员为旅游代言”的话题再度引发舆论关注。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注意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员亲上“一线”,用各类方式为当地旅游吆喝,包括拍写真、高空跳伞、跳舞、拍MV等。对此,有专家指出,为地方代言的行为值得肯定,但所选择的方式要慎重。相关部门也要出台一些制度,规范好官员的代言行为。 拍写真、上节目、跳伞……,为家乡代言蛮拼的 近来,安徽省淮南市九龙岗镇镇党委委员王雪,因拍一组“复古写真”为家乡特色小镇代言而引发舆论关注。对 无独有偶,在浙江,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一组拍摄于绍兴柯桥区王坛镇香雪梅海的照片,惊艳了众多网友。有人说,“简直是小龙女啊。”更有 除了拍写真,上电视也是众多官员为当地旅游代言的重要渠道。今年5月,山西卫视推出的一档官员真人秀节目火遍大江南北,在节目中,来自山西11个地市的书记市长轮番登台,推介当地的好风光。节目开播后,收到好评如潮,书记市长们也一时间成了“网红”,有力地推了一把当地旅游。 不同于山西官员的集体上电视,今年6月底,湖北恩施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通过高空跳伞的方式“秀”了一把当地风光。此前,他曾多次出镜演唱歌曲,推介当地旅游,频频引发舆论关注。 拍写真、上节目、跳伞、唱歌……官员代言方式越来越多,甚至也有官员不遗余力地跳起流行舞。2012年11月初,时任张家界市旅游局调研员郑亚平为了宣传家乡,自发穿起了草裙,跳起了当年十分热门的骑马舞。他也因此被网友冠上了“稻草鸟叔”的称号。 成“网红”赚吆喝舆论认为有利发展无可厚非 当前,一些地方官员因主动站出来宣传当地旅游业,成了公众眼中不折不扣的“网红”,对此,公众褒贬不一。但显而易见,相比明星代言旅游,由于官员身份的特殊性,更容易吸引公众眼球,因此,官员当“网红”已成了一些地方推介旅游的新招术。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出来吆喝怎么能让大家知道呢?”这是很多官员当“网红”的初衷。正如“跳伞书记”陈行甲此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所言,自己所做的只为推介风光,不在乎别人看法。 对于官员当“网红”,近日,有媒体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9%的受访者认为,只要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官员成为“网红”也无可厚非。 那么,“网红”官员的出现,是否带动了当地社会发展?中新网记者注意到,从现实效果来看,不少官员的代言效果确实不错。 此前,陈行甲曾告诉记者,自己代言过后,当地旅游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举例,当地巴人河旁边有个农民新开了一个农家乐,2016年“五一”当天接待了300多个游客,收入超1.2万元,利润在60%以上,一家人忙到晚上九点多收工。而这样的农民,在当地并不少。 同样,早在2013年,有着“核桃书记”之称的甘肃省成县县委书记李祥通过微博行销当地核桃,帮助当地50多万亩核桃园打开了销售市场,当地上万斤核桃在两个月内就被卖光。 专家:产品出问题也该担责 虽然有些官员为当地旅游代言后收到实效,但一直以来,官员代言的话题仍有争议。焦点在于,官员为当地旅游代言究竟是一种角色错位、不务正业,还是创新探索?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曾分析,“官员登台为旅游吆喝”是正常现象,之所以成为舆论焦点,是因为他们的身份与“代言”之间的反差。如今,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意见表达成为公众对官员的权力行为及社会行为监督的一个途径,出现正反两面的声音很正常。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则认为,官员为地方旅游代言并非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从法律上看,官员的代言行为并没有限制条件;从现实效果来看,地方官员为当地代言是其职责所在,不过,其所选的代言方式要慎重考虑。 “诸如,很多官员的名片上附上当地的风土人情及自然风光,以此来宣传当地旅游,这样的方式便可接受。但美女官员拍写真为当地旅游代言,在中国当前这样的文化氛围下,需要慎重考虑。”侯欣一说。 侯欣一指出,官员代言应该要有边界,毕竟公众对明星代言有质疑,但对官员代言的质疑就比较少。在现实中,虽然一些官员给企业产品代言没有拿报酬,但如果产品出现质量瑕疵,官员也应该担责。 |
相关阅读:
- [ 09-30]最高检9月公布47条大要案信息 10名部级官员被公诉
- [ 09-29]女神偷“另类反腐”:举报贪腐致两官员被查处
- [ 09-29]中俄外交部官员就朝鲜半岛问题举行磋商
- [ 09-29]女子专偷领导干部为减刑举报贪腐 两官员被查处
- [ 09-29]一农户家有14块验收牌 官员骗取项目资金200余万
- [ 09-29]中俄外交部官员就朝鲜半岛问题举行磋商
- [ 09-27]多地虚报淘汰落后产能套取奖补资金 有官员索好处费
- [ 09-27]官员当“网红” 55.9%受访者称有利于当地发展便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