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网络犯罪怎么破? 电子数据检测几分钟内固定证据,追源头、斩链条 有了黑客的加盟,犯罪分子在网上的行踪更加飘忽。高度产业化的犯罪团伙,公安机关如何锁定? 在周袁发经常出入的南充市公安局14楼,那里有当地公安机关的电子数据检验鉴定中心,追踪和锁定犯罪嫌疑人大多在这里完成。“中心的工作量很大,像DNA、痕迹或生化检测等刑侦实验一年就几十起,但电子数据检测基本上每两天就有1起。”警官谭松是技术高手,也是该中心的负责人。 谭松介绍,按照常规要求,电子数据检测包括对电子数据的备份、镜像、分析、报告,一个完整周期走下来,通常是一个星期,但现在工作量太大,“基本上两天就要拿出结果”。 如何保证提速而不降质?“200余台服务器占据了整整一层楼,正是由于它们同时运转,高速计算,我们才有能力在互联网上快速追踪嫌疑人留下的蛛丝马迹。”谭松说。 但也有被难倒的时候。嫌疑人通常将服务器架设在国外,上线随时了解国内情况,下线一旦出事,上线立刻关掉服务器,调查线索就此中断。 于是,“控制下线的同时,在几分钟内固定证据”就成了谭松和同事们绕不过的技术活。 问题是,以阆中银行卡盗刷案为例,300余个QQ群中的涉案人员超过万人,这样的犯罪团伙能抓得完吗? 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总队长钟静表示,目前网安总队已根据南充上报的案情,梳理出数百条有价值线索,近期将上报公安部申请发起集群作战,按照“追源头、打团伙、斩链条”的思路,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络犯罪露头就打。 网络安全形势 挑战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犯罪与网络犯罪相交织并不断衍生出许多新的犯罪手法 网络犯罪的成本低化和犯罪方式“傻瓜”化,使网络犯罪极易形成病毒式的扩展 目前网络诈骗在总体犯罪中已经占到很大比例,而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 状态 互联网诈骗高发的背景下,目前全省形势并不乐观,但整体可控 应对 思想上首先应该把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上升到保护公共安全的高度 网安部门在维护网络基础设施和大数据系统的安全上力度空前 各级部门将按照“谁建设、谁主管、谁负责”的总体原则,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民众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遵守网络安全规定 成效 2016年5月至今,全省共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及相关案件61件,刑事拘留90人,缴获公民个人信息5千余万条 对话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总队长钟静: 面临的威胁比以往更复杂 2016年上半年,我省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共侦破涉网刑事案件1051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379名。与全国相比,我省网络犯罪近年来呈现何种特点?如何才能避免类似徐玉玉等的悲剧在我省发生?记者就此专访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总队长钟静。 记者:电信诈骗会使用手机、QQ,为何不追查手机或QQ号抓人? 钟静:电信诈骗发布的信息,基本都是使用伪基站群发器,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个软件、一个发射器,就可以放在汽车后备厢里或人的背包里,随走随向周边的手机用户发出编辑好的短信,其中就包括电信诈骗的链接信息。这些号码并没有身份信息登记或无法追查伪装号码下的原始号码,根本无法追查也无法回拨。 事实上,公安机关一直在努力,我们在所有银行播放防电信诈骗的宣传片,张贴提示告示,我们已打造和改善电信诈骗止付平台,但是电信诈骗不是某一个部门就可以轻易遏制、铲除的,这是一个社会治理的大项目,需要全社会的担当与配合,国家也正在协调社会各部门甚至境外,努力打击、追赃。 记者:在全国互联网诈骗高发的大背景下,我省面临的网络安全形势如何? 钟静:目前全国网民数量为7.1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为6.56亿,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犯罪与网络犯罪相交织并不断衍生出许多新的犯罪手法。 网络犯罪的成本低化和犯罪方式“傻瓜”化,使网络犯罪极易形成病毒式的扩展。目前网络诈骗在总体犯罪中已经占到很大比例,而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公安机关内部产生了网安这个警种,专司网络空间的社会管理、打击犯罪、安全防范。 网络是开放的,和全国是一盘棋,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互联网诈骗高发的背景下,四川也不能独善其身,目前全省形势并不乐观,但整体可控。 2016年5月至今,全省共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及相关案件61件,刑事拘留90人,缴获公民个人信息5千余万条。 记者:如何才能避免徐玉玉似的悲剧在我省发生? 钟静:说到底,徐玉玉案就是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造成的。个体信息泄露,那是侵犯个人隐私,但若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数据泄露,那就影响公共安全。在思想上,我们首先应该把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上升到保护公共安全的高度。 目前,网安部门在维护网络基础设施和大数据系统的安全上,力度空前。往年我们只是从安全管理方面来入手,但现在已上升到维护国家公共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的高度。维护网络安全不是公安一家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部门将按照“谁建设、谁主管、谁负责”的总体原则,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民众自己也要积极参与,树立网络安全意识、一方面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另一方面要遵守网络安全规定,携手共建、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
相关阅读:
- [ 09-17]“华大停课”“嘉庚通知”是谣言|“莫兰蒂”台风谣言泛起 各地网警迅速辟谣
- [ 09-17]“莫兰蒂”台风谣言泛起 各地网警迅速辟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