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人民币“入篮”SDR:开启全球储备货币新征程

2016-09-30 07:32:26 张蔚然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赵舒文  
分享到:

 

中新社华盛顿9月29日电 题:人民币“入篮”SDR:开启全球储备货币新征程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10月1日,人民币将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是SDR创建以来首次纳入新兴经济体货币,人民币将开启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新征程”。美国多位学者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将推动人民币成为更强大的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中国也需就宏观经济政策作出清晰沟通解释,让投资者和市场准确读取中方讯息,不出现过度反应。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R. Lardy)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入篮”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一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将推动人民币成为更强大的货币。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另一位高级研究员塔米姆·巴尤米(Tamim Bayoumi)认为,“入篮”意味着中国开始以全球金融市场主要角色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中央,也为中国改革提供了一只“锚”,有利于中国逐步开放资本市场、增强汇率弹性,还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变得更民主。

外界注意到,尽管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起点较低,但过去5年来上升速度很快。康奈尔大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S. Prasad)说,IMF宣布人民币“入篮”之前,人民币就已成为事实上的储备货币,南非、澳大利亚、英国等很多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或乐见人民币成为储备资产,全球逾30个央行与中国有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人民币已是全球第5大支付货币。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入篮”对中国、IMF和国际金融体系都有好处,从长期看对中国经济也有好处。

多位学者指出,随着人民币开启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新征程,让全球市场和投资者更清晰地读懂中国政府、尤其是央行对外释放的政策讯息,避免作出过度或错误反应成为中国官方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拉迪表示,中国主管部门应继续向外界披露关于其货币和储备资产的更多信息,包括数量和规模、变动方式和理由、储备资产具体构成等。

前瞻人民币国际化,普拉萨德认为,这一进程最终要由市场来决定,取决于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改革的进展,也涉及政策透明度、法治建设等多个领域。

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世界银行中国和蒙古国局前局长杜大伟(David Dollar)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要想继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中国需深化金融改革,如强化资本市场,提高市场透明度,逐步开放资本账户等,也需在债券、股市甚至房地产等领域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对产权的保护,上述改革措施符合中国利益,也有利于人民币的前景。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下属中国商业与政治经济项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要想使全球投资者对持有和交易人民币产生更大兴趣,中国需继续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改善经济结构,这是金融市场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

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以及在全球贸易体系和金融体系中分量的上升,华盛顿智库界开始讨论人民币会不会超过其他储备货币,成为具有主导地位货币的问题。多数学者认为,下明确结论“为时尚早”。

拉迪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人民币很难一跃成为多数国家储备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距主导地位货币仍有“相当距离”。

杜大伟表示,人民币有潜力超过日元和英镑,但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开始与美元相较。目前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发挥“减震器”作用,资本会在市场面临冲击时流入美国,形势好转时流出,这对美元造成压力。中国在短期内无需考虑这一点,不过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决定人民币是否愿意发挥全球“减震器”作用。

普拉萨德说,人民币未来可能会超过日元、英镑甚至欧元,但不会挑战美元主导地位。(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