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红旗 今天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受理的社会公益组织诉一养殖场环境污染责任纠纷一案有关情况进行了发布。此案为河南法院受理的第二起由本省社会公益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同时也是河南省第一起由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环境公益诉讼案。 据通报,9月19日,河南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作为原告,以洛阳市吉利区辉鹏养殖专业合作社、关同高、河南省国有孟州林场为被告,向洛阳市中院递交了民事起诉状。 社会责任中心诉称,自1993年起,关同高在孟州林场东南部建养殖场从事畜禽养殖活动至今,该养殖场未依法制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未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养殖废水一部分经两个水泥沉淀池简单沉淀后经二道河进入黄河,另一部分废水直接排入无防渗措施的渗坑;养殖粪便露天堆放在围墙外无任何防渗措施的渗坑,未采取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据了解,关同高的养殖场位于孟州林场东南部,地理位置上被洛阳市吉利区所围合,而行政管辖上隶属于河南省孟州市,该地属于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13年7月10日及9月12日,环保部门两次向关同高的养殖场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拆除影响饮用水源地的养殖建筑设施,消除污染,恢复地貌。但该养殖场至今仍然在从事养殖、排污活动。 社会责任中心请求判令三被告共同承担以下责任:立即停止实施排放污水、臭气、粪便等侵权行为;排除危害,拆除养殖场所和设施,或承担相应的代履行费用;采取措施,消除其养殖行为造成的污染,将污染物和现场垃圾清理完毕,平整土地,或承担相应的代履行费用;承担原告因本案支出的律师费、调查费等实际费用共计10万元。 同日,洛阳市人民检察院向洛阳市中院提交了《支持起诉意见书》,对社会责任中心提起的该诉讼予以支持。 洛阳市中院立案登记后,对社会责任中心的起诉材料进行了初步审查,认为社会责任中心符合法律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规定,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且被告环境违法行为的损害结果地为洛阳市吉利区,属洛阳市中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遂于当日作出准予立案的决定,并下达了案件受理通知书。 9月20日,洛阳市中院依法对三被告直接送达了起诉状、举证通知书等应诉材料,同时向对被告具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河南省孟州市环保局、洛阳市环保局吉利环保分局进行了告知,随后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上将此案受理情况予以公告。 洛阳市中院副院长刘宝表示,从公益诉讼的价值来看,其具有显著的预防性,同时兼具补救功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并不要求一定有损害事实发生,只要能根据有关情况合理判断出可能使社会公益受到侵害,即可提起诉讼,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生命健康不受违法行为的侵害。换句话讲,只要侵权人的行为对环境或生态具有潜在的重大风险,符合条件的公益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就应当受理。本案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从本质上讲,这既是践行现代环境司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生命健康的现实需要。 洛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刘志强表示,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只能由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发生争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不需要其他组织或者个人的介入。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不能独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就需要有关组织给予协助和支持,运用社会力量,帮助单位或者个人实现诉讼权利。特别是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是社会环保公益组织,调查取证时可能会遇到阻力,面临证据难以获取、难以固定等困难,需要相关机关的介入和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检察机关、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他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可以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交书面意见、协助调查取证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本案中,洛阳市检察院对社会责任中心的起诉进行支持,可以有效地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帮助社会责任中心进行调查取证,有利于其诉讼权利的行使及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 本报郑州9月27日电 |
相关阅读:
- [ 09-27]环保部8月查处49起公众举报案 多起涉及餐饮污染
- [ 09-26]金山镇全力推进生猪养殖反弹污染整治
- [ 09-18]福州金山多个小区居民深夜闻到异味|闽侯无证碎石场污染又扰民 或强制停产
- [ 09-18]闽侯无证碎石场污染又扰民 环保部门:或强制停产
- [ 09-17]民办职校文凭"缩水" 宣传广告大打擦边球|环境差易污染 校外"小饭桌"谁监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