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那场全民“免费打车”的“烧钱大战”景象似乎还历历在目,两年多以后的今天,以补贴战争夺用户的中国移动出行领域似乎开始回归平静。今年8月,随着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占据了互联网出行的绝对市场。资本市场“大风大浪”离普通人距离似乎有些远,不过,让很多南京乘客深有体会的是,网约车出行成本大幅增加了。 □金陵晚报记者 孙丹印 网约车悄然涨价?出行成本大大增加 8月28日早8点25分,家住江宁的陈女士使用优步拼车从家到龙蟠中路共花费47.44元,滴滴快车价格也大致相同,这个价格成为她乘坐网约车上班的新出行成本。而仅仅两个月前,同样的时间与路程只需花费二十几元。而同样时间的出租车价格维持在35元左右。 与陈女士的状况一样,最近,越来越多的南京乘客质疑,网约车是否悄然涨价? 自优步和滴滴宣告合并后,全国多个城市传出涨价消息。昨日,记者打开滴滴快车,南京地区计价标准为1.8元每公里,每分钟计时费0.4元。 滴滴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南京市场基准价格暂未变动,只是在不同的市场供求情况下实施溢价。之所以乘客感觉涨价,优惠券减少是原因之一。“由于各个城市不同时期的市场和交通情况不同,各地具体的补贴和奖励状况也会根据市场情况波动和调整。在一些市场已经成熟的城市,发放优惠券的力度有所减弱,主要精力和资金用于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事实上,不只是滴滴、优步,各大网约车平台在8月份以前就已经悄然降低了补贴优惠。比如神州方面,从去年1月份开始,对乘客推出了充100返100的政策,随后优惠逐步减少,至推出“完成一单随机奖励优惠券”的政策。 司机收入也在降 兼职司机多在观望 从去年开始,刘师傅用自己的一辆日产骐达,专职做起了网约车生意。早些时候补贴多时,一天跑够10单就能奖励100元,对他来说,跑一个月不算累也能赚七八千元,而现在,随着奖励的收紧,除去成本大概只能剩下4000多元了。 收入降低,是网约车司机的普遍现状。 而令这个群体普遍感到担忧的是,再有不到两个月,网约车新政就要开始实施。虽然目前江苏地区的新政策还没有出来,政策导向可能需要更严格的审批手续、甚至可能会加装定位系统,加上现在开车的收入明显降低,一些司机表示,目前也在观望政策,可能过了这段时间就不再开网约车了。 “南京的网约车司机大部分都是兼职,一旦政策更加严厉,且没有收入上的吸引,许多司机放弃这份兼职也是正常的。”刘师傅向记者分析,“如果兼职司机大幅度减少,那么网约车提价溢价也是不可避免了。 有用户“逃离”出租车司机生意好做了 开始感受到“暖意”的,是传统的出租车司机。记者日前在打出租车时,个体户司机缪师傅表示,最近因为搭网约车比以前贵了,很多乘客开始转乘传统的出租车,自己也能感觉到生意更好做了,路上空驶的时间变短。 多名网约车用户的行为验证了缪师傅的感受。“高峰期优步、快车溢价的价格很多时候都高出了出租车的价格,而非高峰期的时候,网约车有加时费,而出租车这个时候不是双计费,价格也经常差不多。”许多乘客表示,当网约车价格与出租车无差别甚至更贵时,宁愿选择司机更靠谱、更认路的出租车了。 有第三方数据显示,滴滴、优步等网约车的用户日均使用次数这几个月都在下降,这是一项能够反映用户粘性的指标。 烧钱模式难再续 专家认为价格难大动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后,网约车行业的“烧钱大战”也正式告一段落。除了来自投资资本方的压力外,网约车的合法化也为提价提供了契机。而在收购消息传出后,是否涉嫌垄断成为行业争议焦点。 近日,商务部对外表示,“商务部反垄断局已经两次约谈滴滴出行,要求其说明交易情况、未申报的原因等。下一步将继续依法推进调查,保护相关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而对于乘客普遍关注的网约车价格问题,中国政法大学相关专家表示,由于网约车平台运营需要成本,补贴的下降和价格的上涨让中国网约车市场回归市场理性。“不过,这也仅仅是代表烧钱时代的结束,目前除了出租车,滴滴、优步还有神州、易到等竞争对手,注定对乘客不会大幅涨价,而根据市场的变化适度进行动态调整,平民网约车的这种调整不可能过高,而是通过平台衍生其他的盈利模式。” 价格对比 滴滴快车:1.8元\公里+0.4元\分钟,起步价9元;人民优步:1.6元\公里+0.4元\分钟,起步价8元;出租车:普通款:起步价9元(含3公里)+2.4元\公里+燃油附加费2元中高档:起步价9元(含2.5公里)+2.9元\公里+燃油附加费2元英伦款:起步价9元(含2公里)+2.9元\公里+燃油附加费2元电动款:起步价9元(含2.5公里)+2.9元\公里 |
相关阅读:
- [ 09-08]网约车平台推出服务信用系统
- [ 09-05]乘客网约车软件打出租 司机一路发语音还抢红包
- [ 09-05]像“网约”车一样“网约”导游 厦门打造“好响导游平台”
- [ 09-01]福州169.2万人坐过网约车超八成网约车司机为兼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