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精准扶贫”从这里走向全国

2016-09-02 10:59:39  来源:学习中国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三、改善居住环境

精准扶贫,改善居住环境是民生保障。习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调研时表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这方面要加大力度,继续支持。”

十八洞是一个纯苗族村落,虽地处高寒山区,但自然景观独特,苗族原生态文化保存完好,民居特色鲜明。扶贫工作队一来到村里,先架起电线杆,家家用上了放心电,户户通上了自来水,青石板路通到农户大门口,还将一条3公里长的进村道路,拓宽到6米,并改为柏油路面。路宽了,大型旅游车辆可直接进村,前来参观的游客陡增。扶贫工作队顺势启动乡村游,新修了梨子寨主停车场、公厕及1118米的游步道。在“三通”基础上,十八洞村还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五改”相结合,使房屋改造、改厨、改厕、改浴、改圈都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元素,在建筑特色上,展现民族文化,做到修旧如旧。房屋以木板房,甚至是原来的竹篱笆房为主,但房屋里面,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清一色的青石板路既方便雨雪天行走又让游人于细微处领略原味苗寨,村居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都说:“习总书记来的时候路还没有这么好,真希望他再来,看看我们的新变化。”

四、保障公共服务

精准扶贫,完善公共服务是基础。习总书记在与十八洞村民座谈时指出:“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根据习总书记的指示,十八洞村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建设。

一是加强文化建设,2014年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进行苗族文化的挖掘和发扬。二是加强教育建设,维修和改造竹子小学、排谷美小学,实行村小分级分班教学,建立健全学区教师交流机制,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三是加强思想建设,彻底消除群众“等、靠、要”思想,改变村民精神面貌。四是加强卫生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两个村卫生室。五是完善社保制度,全村新农合和新农保参保率达100%,144名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贫困学生实现应助尽助。

五、创新扶贫机制

精准扶贫,创新是源泉。习总书记曾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在精准扶贫的路上,十八洞村不断激发新思路,激活新思想,让脱贫之路在这里越走越宽。在帮扶力量上创新。整合资金投入,充实扶贫力量,选派县委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第一支书驻村开展工作,增配了一名村级文化建治专职干部,村主要干部由5人增加到6人,全村每户贫困户均有一名帮扶责任人。在发动群众上创新。把村民思想教育摆在首位,探索“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激励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实行“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让村民互相评议、打分。第一书记施金通说:“我们的打分以组为单位,无记名打分,打分项目大到发展致富产业、支持公益事业,小到捡钱还给人家都测评,最后根据结果,给村里每家每户贴上星级牌,得分最高的是五颗星,四颗星有180多户,占一半以上。”通过星级评比,说风凉话的村民渐渐少了,主动参与公益事业的村民多了。在股份合作上创新,促成苗汉子公司与十八洞村民建立猕猴桃产业股份公司,引进龙头企业苗汉子合作社,成立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其中,苗汉子合作社出资306万元,占51%股份;十八洞村出资294万元,占49%股份。还组建了苗绣、养牛等7个专业合作社组织,积极引导村民“抱团脱贫”。在销售方式上创新。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建立十八洞微信公众账号,开通十八洞淘宝店、微店,将村里的苗绣、腊肉等特色产品、还有果树的采摘权都在网上销售。在金融扶贫上创新。积极与县农商行、华融湘江银行等合作,设立了十八洞村金融服务站,开展小额信贷试点,县扶贫办给予贴息,解决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资金瓶颈问题。此外,针对村里“光棍”多的实际,举行了苗寨相亲会,7对男女青年成功牵手。十八洞生活越来越好了,第一支书施金通说:“我们这儿水好,我们正准备建个纯净水厂,再建一个发电厂,到时候让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建设十八洞,下次你们再来我们还会有变化!”谈到这些施金通眼中也释放着光彩,仿佛看到了一个已经小康的十八洞。

“清溪鸣咽谷壑间,万物声息百乐园。”短短两年多时间,十八洞村已由默默无闻的苗寨变成乡村旅游的胜地,由“精准扶贫”首倡地变成全国精准扶贫样板村,她犹如凤凰涅槃一般,使这个小村庄焕发了生力,使得“精准扶贫”理论结出了“精准脱贫”之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