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央行或将慎用降准降息工具 避免释放过强宽松信号

2016-09-01 09:02: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8月多项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多家机构预测,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或比上月略有下降。有分析认为,持续的低通胀环境或为货币政策宽松打开一定空间。

不过,更多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意味着重心仍在维持资金面平稳格局,并避免释放过多宽松信号,货币政策实质仍将保持稳健。与此同时,在通缩压力以及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单靠货币政策很难实现经济复苏,财政政策在这时起到的作用更大。

分歧 低通胀是否打开宽松空间

商务部公布的周频农产品价格指数显示,8月前三周,蔬菜、蛋类价格有所上涨,水产品、禽类价格指数小幅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农副产品数据,经过初步测算,8月中、上旬主要食品价格环比上涨、持平、下降的种类分别占比43%、20%、37%,整体呈环比上涨趋势。猪肉价格环比下降明显,主要猪肉价格降幅在-0.8%到-0.6%之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综合参考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已公布数据进行测算,预计8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在0.1%到0.6%;由于去年8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幅高达1.6%,使得今年同期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下降至1.8%到2.1%左右,涨幅比上个月明显收窄。综合判断,2016年8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5%至1.9%之间,取中值为1.7%,比上个月略微下降。

国金证券、平安证券等机构研报也均指出,8月CPI预计延续温和回落的势头,同比涨幅约在1.7%左右,后续物价大概率仍将维持低位,三季度将是全年低点。

有专家分析指出,虽然目前宏观政策的主调是调控的着力点逐步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但如果没有一定适度流动性宽松有力的货币条件,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难以实施的,所以货币政策仍有非常大的空间。存准率尽管经过了去年五次以上的下调,但仍然维持在比较高的一个水平,即16%到17%。目前大部分经济领域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和通缩无忧,这些都为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而此前公布的7月信贷数据也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市场对降准的预期。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新增4636亿元,不仅同比少增1.01万亿元,而且环比6月1.38万亿元的增量也大幅下降。虽然7月贷款萎缩符合季节规律,央行官方也称“属正常波动”,不过金融数据的下滑仍然使不少人士预期,货币政策有可能会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变化来相机而动,这其中不排除降准工具的使用。

风向 避免释放过强宽松信号

虽然低通胀为货币宽松打开了一定空间,不过,目前市场的主流观点认为,央行对降准工具的使用仍然会比较谨慎。

央行日前重启14天逆回购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实际上,央行上次进行14天期逆回购还要追溯至今年2月初。从历史上看,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主要是为了满足金融机构对跨节资金的临时性需求,通常在春节及“十一”长假前开展。国泰君安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指出,重启14天期逆回购是为了更好地平稳机构流动性预期以及增加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意在稳定流动性预期和避免释放过于明显的宽松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日前表示,央行充分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14天逆回购让市场多了一个选择,推出14天逆回购有利于整个市场发展和流动性的充足。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重启14天逆回购意味着央行更倾向于通过SLF、MLF以及逆回购这样的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调节市场流动性,降息降准的可能性在下降。另外,重启14天逆回购也有稳定市场利率的考虑,今年以来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比较明显,但利率下行太快有可能加大资本外流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8月26日,在全球央行杰克逊霍尔年会上,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最近几个月以来,再次加息的理由已经增强,市场人士分析称,这意味着美联储今年年内加息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而美联储一旦再次加息,将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的资本流动产生巨大压力,从而也会对国内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招商证券研报就指出,央行货币政策的取向并不取决于当前通胀的走势更取决于预期的变化。此外,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专门分析为何慎用降准工具。汇率和资产价格仍是央行采用其他货币工具,延后降准时点的主要顾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