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培训农民工如何不跑偏? 实训课占全部课程60%

2016-08-15 07:04:43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校企共建,下订单定向培养

上世纪50年代,德阳的工业建设开始起步,同时引领了各类技工、中专学校的兴办热潮。这个390万人口的地级市,如今拥有两所应用型本科学院、6所高职学院、18所中职学校。“这些都是智力富矿,在培训产业工人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市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熊伟表示,在农民工培训的模式上,市里早已探索了校企共建。

生产世界一流的500吨三峡转轮、研制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该市每一个大中小项目的关键环节,都能见到职业技术院校培训学员的身影。“与职业院校合作,企业可以要人来人,要技术来技术。”一家当地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说。

据统计,近10年来,德阳中高职院校总计为德阳企业输送技术工人10万余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返校”农民工。如今,校企共编教材、共建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共研项目、冠名办班、短期代培等机制,已经成为了常态。

市就业局农民工培训项目负责人韩毅表示,借助职业院校培训农民工,有利于推行“订单式”“菜单式”定向培养。比如近期,东方电气就与该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下单”培养15名电焊技工。“职业院校共设置237个专业,完全可以推行校中厂、厂中校,实现学生教学、实训、生产紧密衔接。”韩毅介绍,全市各个职业院校共有校内实训基地260余个,可谓农民工技能成长的“摇篮”。

“农民工培训,超过一半的时间在‘真刀真枪’操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辉表示,由于实训课占到培训课程的60%,培训一结束,农民工就可以直接上岗。

拨付补贴,得考核培训实际效果

“学不到真本事,去培训岂不是耽误时间?”在外打工3年多的王有成,起初很是疑惑。

他的疑惑在进入培训班后迅速化解。他所在的培训学校,引入了现代学徒制,不仅有“老师傅”帮带,而且第一学期在企业学习3周,第二学期在企业学习6周,第三、四、五学期在学校理论学习3周,其他时间都在企业学习。

“学到的都是硬本领。”王有成在培训结业时,信心满满地走进招聘现场,很快便成为一家企业的机械师。

“德阳大部分中职学校,普遍采用‘校中厂’等教学工厂模式,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为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提供与企业相似的培训环境和学习环境。”韩毅介绍,学校按工厂模式办,使参训农民工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各种知识和能力,一进入企业就能独当一面。

“农民工培训的课程设置,不能天马行空,必须结合市场。”市就业局调研室负责人表示,为了摸清农民工急需的培训技能,就业局曾对全市处于16—60岁劳动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全面调查统计,按照知识及技能状况、转移就业方式等12项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变化及转移就业人员动态管理数据库,这使得管理部门掌握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意愿、职业资格鉴定需求等信息。

“辞了工作去培训,吃住的费用咋解决?”农民工李金成的担忧是普遍的。由于是免费培训,财政补贴成为农民工关心的重要话题。目前,德阳市提出“标准额度高,参训零费用”的培训模式,对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取得高一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从中级工1100元到高级技师甲类6000元的多档次补贴。

“有实际效果,才是硬道理。”韩毅表示,由于是财政买单,农民工培训的钱必须要“花在刀刃上”。

他告诉记者,管理部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全年培训工种和数量,通过招标的方式,落实承担任务的职业院校,并分别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协议。

在培训中,还要会同财政部门对每期培训进行不少于两次的、不提前打招呼的实地核查,了解培训计划实施情况、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现场填写职业培训核查情况表。在抽查中发现不按教学计划教学的,将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取消本期培训班申报培训补贴资格。

在培训后,培训机构书面提交职业技能鉴定及结业考核申请,考核组对学员的理论和实操进行统一考试考核合格后,按规定拨付培训补贴。

“管培,还得管用。”祝磊作为当地一名职业院校校长,曾多次参与农民工培训项目竞标,他深知培训效果对于培训项目验收的重要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是当地农民工培训机构的普遍口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