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万海远,法国里昂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双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曾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收入分配和扶贫。在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收入不平等与公共政策》和《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迁转》,先后主持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发改委等20余项课题。 近年来,关于劳动力成本是否过高的话题,已引起广大劳动者、企业经营者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以至于有关劳动力成本过高并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的说法,成为近期舆论争议的焦点。有观点将企业负担重归罪于普通职工的工资增长,认为工资应停止增长甚至降低。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中国劳动力成本问题研究》,指出:尽管劳动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工资的持续提升是合理的,企业政策要提高经营效率而非降低工资。对此,京华时报对话课题组专家万海远,工资到底要不要涨? 京华时报记者张然 □关于研究经过 “企业盲目降薪很危险” 京华时报:最初研究立项时是如何考虑的,为什么选择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调研? 万海远: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经营均出现困难。很多人将之归结为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高,并笼统地把成本和工资混为一谈,认为要降低企业成本,首先要压低职工工资。但我们认为,企业盲目降低工资是很危险的,这不仅会降低居民的收入增长、进一步恶化收入分配差距并带来宏观经济的失衡,也会给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用研究成果表明了短期内工资水平的相应上涨是非常合理的。 京华时报:如何确保研究成果的说服力? 万海远:整个报告从6个视角来看待劳动力成本的若干争议,包括宏观经济视角、企业总成本视角、劳动力成本内部视角等。为了研究企业的真实感受,来判断劳动者、企业和从业者对劳动力成本变化的看法,我们还专门设计了问卷、访谈表和座谈提纲,选取3地10家企业进行典型调研。调研企业中有大中小型企业,涵盖了不同行业(如钢铁、化工等),汇集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如国企、私营企业、合资企业等)。收集了每家企业的财务、人工和管理数据,并选取了4个统计年份(即2005年、2010年、2014年和2015年),正好跨越了2008年《劳动合同法》出台前后。 □关于劳动力成本 “劳动报酬长时间偏低” 京华时报:劳动力成本现在处于什么程度? 万海远:在变化趋势上,劳动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所提高,但在当前的存量上,劳动力成本相对偏低。从数据事实来看,我们认为劳动报酬的持续提升是合理的。首先,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离本世纪高点还有很大差距。其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了劳动报酬的合理上涨。再次,人力资本提升是劳动报酬增加的主要原因。综合看,劳动报酬的提高是有市场供求关系和职工劳动生产率提高来支撑的,因此是合理的,不存在劳动力成本已经“过高”的情况。 京华时报:如何理解“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离本世纪高点还有很大差距”? 万海远:2013年劳动报酬占比51.1%,而本世纪初的2002年为53.9%,两者相差近3个百分点。虽然近期劳动报酬的增长略超过经济增速,但从较长时期来看,近年工资的增长不足以弥补居民过去应得的劳动报酬。在过去37年间,人均GDP增长约20倍,城乡居民收入却只增加了约13倍和14倍。另外,2000年后我国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近两年虽有所增长,但远未及2000年的水平,而且距本世纪高点还有较大差距。所以说,近几年来劳动报酬的较快增长是相对的、短期的和补偿性的,远未达到足以改变劳动报酬长期偏低的程度。 □关于劳动报酬 “工资应合理、稳定增长” 京华时报:劳动力成本高不是因为职工工资高导致的?万海远:从劳动力成本内部看,住房公积金和社保缴费在所有劳动力成本中的增速是最快的,职工工资的增速却并不高,甚至略低于劳动力成本的平均增速。这说明劳动力成本虽然在增加,但是在与融资成本、土地成本的比较中,其增速并不快;而且,从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来看,2005年以来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并未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进一步看,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也主要集中在营业增值税、社保缴费、企业公积金等体制性成本方面,职工工资并非是主要原因。 京华时报:既然这样,工资到底还要不要涨?如果要涨,该怎么涨? 万海远:在工资政策上,我们也认可要适度放缓工资调整的频率、放缓工资提高的幅度,但并不是说工资就不要增长!在国际比较上,我们也认可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下降,但并不是说中国现在已经没有竞争优势了!当前中国的绝对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下降,但是依靠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我们相比东南亚国家还是拥有比较大的优势,因此职工工资水平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在中国已经进入到中等偏高收入国家的背景下,不能再指望通过人为压低工资、压低消费的方式来保持经济的竞争力,而必须在保障人民福利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因此仍然要保证职工工资的合理、稳定增长。 |
相关阅读:
- [ 05-30]银行降薪留人难 互金资管百万年薪挖角
- [ 05-25]逾15家券商变相降薪裁员 如何打破熊市降薪魔咒?
- [ 05-24]多家券商去年年终奖延期发放 券商降薪裁员来了
- [ 04-20]能源国企成降薪大户 中石油管理人员薪酬大减7.5亿
- [ 02-27]P2P平台大幅降薪被“误读”人才高薪泡沫隐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