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40年后看唐山,再向亲人解放军致敬!

2016-08-01 16:22:39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田金芳(右一红衣)向恩人行军礼

田金芳15岁那年的7月28日,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震塌了她所在的那所房子。困在废墟里一天一夜后,她终于被前来救援的解放军救出。拉她出来的那个军人见她头上流着血,毫不犹豫摘下了军帽,戴在她头上。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让田金芳在之后的这四十年里,把拥军当成了人生的信念,并不断寻找着当年救援过这里的战士们。

今年的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田金芳邀请了一部分曾参与抗震救灾的老兵重返唐山。下午五点多,当这群老兵站在抗震纪念碑前,齐刷刷敬起军礼时,周围的人群沸腾了。大家纷纷向老兵鼓掌致意,向他们高呼:“谢谢你们!”

时间回到40年前的那个凌晨。唐山,一个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23秒的震动中瞬间夷为废墟。24万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

灾情就是命令,灾民就是亲人!地震发生后,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在党中央的指挥下迅速展开,十万解放军星夜兼程,火速奔赴唐山。

尽一切可能抢救废墟中幸存的生命,赶在瘟疫爆发之前掩埋所有尸体,就是解放军到达后最首要的任务!在当时,抗震救灾工具还十分落后。而且因为灾情紧急,很多部队没有携带大型施工机械就赶到了灾区。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战士们用最简单的救人办法以最强大的毅力完成着繁重的救灾任务。没有先进的救援设备,他们就用手扒肩扛;没有生命探测仪,他们就靠呼喊和手敲,手脚伤痕累累也不停歇;没有方便面和矿泉水甚至没有帐篷,他们就吃粗劣的烙饼就着浑浊的河水,累了就睡在马路边,却要把慰问部队的饼干和清泉分发给群众。

姜广绪就是这人民子弟兵中的一员。时任38军114师的他,本来没有抗震救灾任务,却在第一时间写下按了血手印的“请战书”,带队连夜奔赴唐山,一去就是一百多天。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一直在救人、搬运尸体、发放物资,处处冲在前面。七月末,正是酷暑时节,为了防止瘟疫出现,需要尽快掩埋所有尸体。许多新兵蛋子开始不敢上前搬尸,姜广绪就主动请缨担任运尸队队长,背送了两千多具尸体,满唐山都跑遍了。他不恐惧也不怕苦,一刻不停,只为了活下来的群众能够心安。

40年后,当古稀之年的姜广绪再次回到唐山,面对纪念碑上数不清的名字时,他穿上了当年的军装,笔挺地站在那里敬了军礼。他说,这上面有两千多人都是我背出来的,这么多年了,我得穿着军装看他们。

灾难就像一块试金石,能让人世间最珍贵、最崇高的情感与精神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今天的我们或许依然可以感同身受,在当年那弥漫着死亡气息的环境下,那些深陷绝望却终被解放军救起获得重生的人,在被救起时喊的那一声“解放军万岁”是怀揣着多么深沉的感激。

这种荣誉和尊重,是来自全军100多个团以上建制单位的10万救灾部队官兵,用鲜血和热汗、拼搏和牺牲赢得的。

在唐山大地震遇难者纪念墙,有几块黑色大理石格外引人注目,那里镌刻着我军在唐山大地震中牺牲的烈士名字。时任66军197师589团司令部参谋的付殿森仰着头,寻找当年牺牲的战友的名字。他曾在唐山从军18年,地震发生时,他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唐山赵各庄矿附近,整个军有一百多名战友在地震中牺牲。

碑上那一个个名字背后,曾经是一张张年轻而无畏的面孔。他们也许不是唐山人,但是,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他们选择留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地成为唐山人。

直至今日,解放军在唐山人眼里,永远是亲人,是这世界上最好的人。当年部队开进灾区后的3个半月时间,抢救出被埋压群众1.64万人,抢救危重伤病员4.4万人,协助地方向全国11个省市转运伤员9.3万余人,协助地方突击抢运救灾物资15.6万多吨,还赶在入冬前建起了四十多万间简易房。那些绝处逢生的救援和细致入微的呵护,已成为唐山人民不灭的记忆,为这座城市的再生建立了坚强的信心。

如今的唐山早已涅槃重生。放眼望去,满目葱茏、生机勃勃。这一切离不开唐山人民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更离不开那些在这里战斗过、付出过、洒下汗水和热血,甚至付出生命的解放军战士。40年过去了,就让我们再次对他们说一句:谢谢你们!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