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定南"守墓人"郭初辉(中国台湾网 于斯文摄)
中国台湾网7月6日讯(记者 于斯文 陈佳慧) 1949年,一位山西籍解放军战士牺牲在江西定南,并长眠于此。
从烈士下葬的那一天起,这里便出现了一位守墓人。
这一守就是67年。
67年来,郭初辉守护着这片青山忠骨,数十年如一日。
67载岁月冲刷,从未减淡他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怀念;67载世事变迁,在他的守护下,烈士纪念碑在郁郁松柏间矗立如新。
他不曾也不愿远离,他决意生死于斯,一人一墓,一生一世。
新中国成立前夕,江西龙塘镇龙塘村仍有国民党残部盘踞,解放江西定南的战斗在此打响。1949年8月21日下午六时许,年仅12岁的郭初辉下山回家为村民取米,亲眼目睹了赵俊烈士牺牲在龙塘小学门口。
“呯呯呯,呯呯呯,当时打得很激烈,国民党军队在小学里面,有机枪。”郭初辉老人对当时的战斗情景仍记忆犹新,“赵俊和五个侦察兵,喊着‘缴枪不杀’,冲在前面。他们才六个人,里面几千个人,机枪扫射。” 赵俊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18岁。
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赵俊烈士的遗体终于从龙塘小学抬出,郭初辉回家背来两把锄头,抬着“裹着白布,下面垫着薄木板”的赵俊遗体,与村里百姓一起参加掩埋。
18岁解放军小战士的勇敢深深感动了年仅12岁的郭初辉,他一边掩埋烈士遗体,一边在心里暗自许诺:“烈士,您安心地走吧,我会经常来看您的。”
赵俊烈士安葬在龙塘村的一座小山之上,从山脚走上山顶共159级台阶。80高龄的郭初辉老人走在记者前面,他满头银发,身形稳健,一顶草帽挂在晒得黝黑的手臂上,随着敏捷的步伐前后摇摆。
走上山顶,阳光炽烈,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路的尽头,四周松柏掩映,郁郁葱葱。郭初辉拿起山上凉亭里的扫帚和抹布,打扫墓地旁的落叶杂草,擦拭纪念碑上的浮尘。
过去的67年,每隔两三天他就要这样走上一回,扫上一遍。“这一二十年来,岁数大了,做事情会觉得精神疲累,但一到赵俊墓前就神清气爽,像年轻了几岁,除草种果树施肥浇水都不会累,感觉充满了活力。”
“赵俊烈士也只有18岁就当了解放军,他是山西人,牺牲在这里,他很勇敢,让我很感动。感谢共产党解放这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要感谢共产党,要感恩。” 郭初辉如是说。
67年的漫长岁月中,郭初辉曾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行医数十载;他也是赵俊烈士革命故事“义务宣讲员”,激励龙塘子孙珍惜美好生活;他还是龙塘新村老年体协主席,带领几十名热心老人把革命故事编成歌曲、舞蹈等送进学校、社区。
郭初辉育有两儿三女,儿女们成家立业后很想接他到定南县城居住,安享晚年。可他割舍不下对陵墓的牵挂,一次次婉拒了儿女的好意。就连子女们想带他外出旅游,他都不愿答应,就怕出远门会耽误了给烈士扫墓。
2011年,郭初辉的小儿子打算在龙塘圩镇盖房,郭初辉知道后便说:“你们去圩镇住新房,那我就到山上陵墓边上搭个棚。”小儿子知道父亲处事执著,最后就在龙塘村盖房。现在,从郭初辉家的大门口向不远处张望,就可看见对面山头上的赵俊烈士墓。
虽然只有一面之缘,虽然阴阳相隔,但郭初辉和赵俊早已成为相知多年的老朋友。赵俊常常会出现在郭初辉的梦中,他的样子和1949年两人初见时一样。在一次梦里,郭初辉看到赵俊还坐在龙塘小学的门口微笑着和他打招呼,问:“吃过饭没?”那次,他们聊了很久,醒来时他记得赵俊说他是山西人,他明白赵俊“想家了”。
从此,郭初辉开始寻找赵俊烈士的亲人。他曾给山西有关单位写信,也曾托外地熟悉的朋友帮忙,还因此上过央视,但始终没有找到。记者问他如果找到了怎么办,会不会同意把赵俊烈士墓迁回山西。郭初辉说:“不同意,县里不同意,定南老百姓不同意,我自己也不同意。毛岸英同志在朝鲜牺牲了也葬在了那里,没有迁回来。赵俊烈士墓对定南人,对我都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郭初辉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党员、干部和老年体协成员都志愿加入了守护烈士墓的队伍。赵俊烈士墓现已成为定南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七一”等节日,都有许多人前来瞻仰。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也为他带来了很多荣誉:2013年,郭初辉获江西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称号;2015年,他获央视邀请赴北京录制节目,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出远门。但无论获得什么样的荣誉,无论身在何处,他心里始终惦念着家门口山上的那座烈士纪念碑。
打扫擦拭完毕后,郭初辉点着一根烟,站在纪念碑前沉默良久。下山的路崎岖难行,记者担心他80高龄还要常常爬山会有危险,他停下脚步,回头对记者说:“要守墓,守到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完)
郭初辉向记者介绍获得的荣誉(中国台湾网 于斯文摄)
郭初辉老人打扫赵俊烈士墓(中国台湾网 于斯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