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成本低,“三小”监管地方立法亟待加快 业内人士表示,制作问题副食小菜的黑作坊,其主要供货对象是郊县小餐馆以及无证大排档、烧烤摊点,一般不会进入卫生规范的超市、餐饮店。此外,副食小菜类作为容易被忽视的配菜,消费者通常只是偶尔食用,每次食用量也不大,即便感觉味道不对也很少追究。 据了解,假海蜇丝成本约每斤1元,对外批发价约每斤3元,市场价为每斤6元至8元,远低于天然海蜇丝每斤10多元的售价。 与此同时,非法使用添加剂制售食品的违法成本并不高。湖州市公安局吴兴区分局副局长单永杰坦言,从现行法律执行来看,如果使用合法食品添加剂、而非主观故意使用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通常会按照“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罪”定罪,即使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也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仅仅是查获、未有食物中毒等受害群体报案,处罚可能会更轻。 此外,一些地方相关部门对副食品领域的违法打击也存在短板。单永杰表示,湖州于2014年在浙江省内率先成立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以更专业化的警种来加强日常巡查监管,所以这次在湖州发现假海蜇丝线索后能快速反应,跨省打击制假窝点。虽然目前全国多地已成立省级食品药品犯罪专业侦查机构,但在区县一级往往人员配置不够,难以形成食药犯罪常态化巡查及打击。 业内人士认为,食药监部门在查处食药违法案件时,由于职能差异,往往存在用行政处罚代替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刑事处罚的“以罚代刑”现象,“行刑衔接”不畅一定程度导致了食品安全犯罪成本降低。在地方设置“食药警察”机构,有利于公安机关提前介入食品安全案件,及时执法取证,让食药监管真正“长出牙齿”。 对于假海蜇丝、假鸭血等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三小”监管,虽然去年实施的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要求各省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具体管理办法,但目前仅有内蒙古、陕西、广东、河北、江苏等少数省区按要求制定了相关地方性法规。专家呼吁,有关“三小”监管的地方立法进程亟待加快,才能真正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避免“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难以在基层落地的尴尬。 |
相关阅读:
- [ 06-16]揭秘问题副食小菜造假黑幕:添加剂制成“海蜇丝”
- [ 05-12]“肾贩子”揭换肾黑幕:网上寻找供求信息
- [ 05-11]药品"鬼市"黑幕:盐水冒充胰岛素 淀粉治血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