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1日起,随着驾考改革落地,天津、包头、长春、南京、宁波等16个试点市(州)开展小汽车自学直考试点。记者调查发现,试点启动一个月以来,已有一些报考者顺利通过所有科目考试拿到驾照。不过,由于地方相关配套措施尚不完善,有的试点城市一个月内仅有几十人报名。 “试水”城市问的人多报的人少 记者近日在天津、长春、吉安、福州等试点城市采访发现,“试水”自学直考的人还不多。 天津市车管所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天津共有40人报名,27人通过科目一,1人通过科目二。据福州市交警支队统计,截至5月5日,共受理自学直考申请业务357笔,核发学车专用标识30份。青岛市截至4月26日共有30余人报名,而南京市试点开始半个月内的报名人数只有个位数。 与自学直考报名的“冷清”对比,驾校的生意依然兴旺。在试点城市江西吉安,4月份共有35人报名自学直考,其中18人申请到自学直考学车专用标识。据交警部门统计,当地平均每月通过驾校报名的学员有七八千人。 记者从马鞍山、包头、南京等试点城市的车管所了解到,对于自学直考,目前“问的人多,报的人少”。“自学直考的门槛还是蛮高的,所以报的人并不多。”马鞍山市车管所一位工作人员说,截至本月初,该市报名人数仅十余人。 此外,与自学直考相关的安全用车改装市场也未火起来。记者在多个试点城市采访发现,给汽车加设安全辅助装置,改装费用为五六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多数相关企业生意清淡。 自学直考政策出台前,曾有人预测会对驾校产生很大冲击,但长春、福州等地的多家驾校报名咨询人员表示,目前,报考的费用与以往相比没有太大波动,也没有降价的计划。 费用甚至超驾校 练习场地不好约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自学直考在落地过程中的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完善。 长春市一位自考学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规定改装练习车辆费用,如以新捷达车型为例,约为1500元;科目报名费约为600元;再加上熟悉考试场地的费用等,自考全程花费至少近3000元。 记者走访多地驾校发现,目前驾校培训的均价在3000元至4000元。长春市部分驾校最低全套科目报价为2500元左右。吉安市兰天驾校管理人员李水生表示,吉安市驾校有60多家,行业竞争激烈,有的驾校学费低至1800元。 另外,按规定,自学人员须在具备安全驾驶经历等条件的人员随车指导下,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路线、时间学习驾驶技能。 长春市交警支队车管所一位负责人表示,社会道路很难满足S形弯道、坡路起车等练习条件,自考学员最好到正规场地练习有关科目。一些自学人员反映,虽然一些城市划出了不少路面训练路段,但与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一些路段过偏,数量也不够,可以练习科目二的场地不好约,收费也不低。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随着学车旺季到来,不少大型驾校在保障自有学员练车之外,才对自学学员开放场地预约。“本想周六周日去练车,但周末驾校自己的学员本来就多,很难约到。”一位福州自考学员说。 此外,根据规定,自学用车应为非营运小型汽车或者小型自动挡汽车,在自学直考申请地注册登记,并加装副制动装置、辅助后视镜等安全辅助装置,完成加装后经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 记者采访部分改装企业发现,前来改装车辆的人并不多。一些人表示,“把自己的车钻一个洞很心痛”,并担心改装车辆会对车体造成影响。而且,按规定,一辆车3个月内只能由一名学员使用,因此几乎没有机构愿意做改装车辆出租给自学者使用的生意。 需细化配套措施 倒逼驾校提升服务 有驾考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自学直考是对现有驾考培训体系的补充,先期遇冷也在意料之中,需要一定时间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逐步让大家了解和接受。 业内人士认为,自学直考是为了方便群众,政策落地后,更需相关配套措施及时跟进。华东交通大学运输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查伟雄说,汽车驾驶自学直考是未来趋势,世界潮流,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措施。有关部门应在试点基础上总结创新,通过细化配套措施,降低自学直考的费用,提高其安全性和便利性。 福州市交警支队驾驶员管理所所长杨进德表示,自学直考为群众学习驾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将倒逼驾校提升服务质量和培训质量。 记者了解到,受自学直考的影响,一些地区的驾校开始主动改变。福州、长春等地部分驾校开始试点“分段付费”的模式,学员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各阶段培训费用;有驾校设立学员奖学金,给予自报名起90天内正式获得驾照的学员一定奖励;还有部分驾校推行“先培训后付费”的模式。 据新华社 |
相关阅读:
- [ 05-12]省教育考试院:4月自考成绩5月16日公布
- [ 04-20]全国自考首次采集考生笔迹 考试作弊将追刑责
- [ 04-20]都是“自考”惹的祸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