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港媒:内地访港团数量暴跌 购物天堂终走下神坛

2016-05-02 17:13:5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内地“五一黄金周”三天假期4月30日展开,在铜锣湾与尖沙咀等传统旅游购物区,看似人流密集,但“拖篋”旅客人数不及往年多,广东道林立的名店也人潮不再,仅有个別店外曾出现极短人龙,但等候数分钟已可入内购物。商户指,以往“五一”生意比平日最少增加两成,但今年是“内忧外患”,生意持续疲弱。餐饮业界预计,今年“五一”假期的生意,旅游区餐厅收入会比去年减少逾一成。

香港《大公报》报道,内地访港团出现断崖式暴跌,今年内地“五一”小黄金周开始,但“掘金”神话今年无以为继。尖沙咀广东道名店曾是陆客“打卡”热点之一,名店外总是人龙长长不断,挤满内地豪客。可是今年黄金周首日,《大公报》记者在广东道所见,大部分名店门外均未有人龙出现,仅见Chanel门外仍有短人龙,但人龙在数分钟内已可入内。部分名店更见人流稀少,门面冷清,跟数年前的情况各走极端。

名店人龙愈排愈短

在广东道上见尽旅游业昔日光辉岁月的报贩坦言,黄金周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差,旅客人潮一年比一年少,名店外满心欢喜等待入内购物的人龙也愈排愈短,不敢想像今年报摊以至名店的生意额。

在铜锣湾购物区,乍看虽是车水马龙,但仔细看去,“拖篋”旅客明显少于以往,“丁財不旺”可谓旅游区的现实写照。《大公报》记者昨午走访区内多间钟表行、药房、士多等店舖,部分商户更是“拍乌蝇”,职员站在店门外闲聊,当记者问及生意时,摇头慨叹表示“有眼你睇”,不愿多谈。

铜锣湾“溢辉摄影器材店”负责人梁先生称,以往“五一”带动下,生意最少增加两至三成,但本地经济疲弱,访港旅客数字下跌,“内忧外患”下,昔日店内人流不断的景象恐怕不复再,估计今年“五一”档期生意额不升反跌。他解释,以往内地旅客占整体客人七成,但半年前起内地客锐减,令生意额录得三成跌幅。

位于铜锣湾百德新街的药房负责人赵先生称,早已看淡今年“五一”假期生意,他指出农历新年过后,生意已跌近三、四成,花胶、燕窝等贵价药材海味销情最惨重,销量起码下跌一半。他估计除了因为内地旅客减少,港人消费力转趋疲弱也有影响,一些常来购买保健养生物品的熟客,现时已没有光顾。

上月逾八十食肆结业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称,近数星期业界生意较差,有调查指上月便有逾八十间食肆结业。他预计这是经济下滑的先兆,强调业界未算步入寒冬,估计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区食店的生意比上年减少逾一成。他寄语面对经济不景时,业界需要自强。

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黄进达称,来自东南亚的旅客人数近日有回升跡象,但内地客的市场占有率太大,香港未必能单靠海外短途市场作弥补。

旅业经历阵痛阶段

酒店业主联会执行总干事李汉城则称,香港旅游业一直过分重视内地市场,内地旅客减少,业界正经历阵痛阶段,他认为现在是旅游业调整的契机,吸引更多元化旅客,將外国及内地旅客比例拉近,將现时占整体近八成的内地旅客,降至七成或六成。他称香港不少酒店有財团支持,也有一定历史,形容是有经营实力,即使全港房价整体跌一成,相信也未有裁员及结业潮问题。

李鋈麟:需重建内地客信心

为庆祝“五一”劳动节,全港各区工商联与湾仔区议会4月30日在铜锣湾举行全港购物节,近40个零售商户参与。主办方在场派发礼品及优惠券,吸引大批市民及游客换领,场面热闹。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李鋈麟认为,重建内地旅客对香港的信心,才能再度带旺本地零售业。

零售寒冬商户举步维艰

李鋈麟表示,现时香港零售业步入“寒冬”,不少商户举步维艰,希望是次活动能重振商户及旅客的信心。他说香港以往是内地旅客主要外游目的地,但近年香港多次发生不欢迎内地客的事件,内地旅客纷纷转往日本等地旅游。日圆货幣匯率近日呈现强势,李鋈麟认为,若能重建内地旅客对来港旅游的信心,有助再度带旺本地零售业。

全港购物节由全港各区工商联于2013年发起。经过四年发展,现时有超过1450个品牌,超过3500间商户参与。购物展除了在原有的“全港企业庆回归”及“全港购物迎新岁”两大主题外,由今年起再新增两大节目,包括昨日的“感恩同行颂亲恩”以及秋季举办的“金秋献瑞庆华诞”,令购物节一年四季皆有盛事,与市民同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