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核心是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
2016-03-20 10:46:4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晨 王祥楠 |
分享到:
|
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2) 当前我国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因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所需,也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主要问题,改革的方法是长短结合,长期而言要以深化要素改革为核心,短期而言则要打好“五大歼灭战”;改革的核心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类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进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益。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冯俏彬 当前我国急切呼唤深化供给侧改革 过去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经济规模在世界各国当中的排名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二位,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由以前的不足2%上升至10%左右。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指导下,从总供给角度,以制度供给和结构调整为核心,推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所释放的惊人的制度红利,也与1998年我国政府以极大决心与勇气加入WTO,迎来新一轮制度变革大潮,主动融入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市场有关。 回望过去,尽管正确的需求管理对中国经济成长功不可没,但供给侧的系列重大制度变革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真正的、最强劲的动力。但总体而言,一个完善、健全、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成,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然没有厘清,还存在着很多政府对市场的不当管制与干预,在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供给侧要素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供给约束”与“供给抑制”。这是推进供给侧改革主要的根本原因。 1.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 我国人口总量世界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农村人口向城市、向工业的巨量转移是支持我国获得当今经济发展的主力贡献因素之一。但是,据学界测算,在2011年前后,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以数量为特征的劳动力转移对于中国经济的贡献度颓势已现,近年在各地不断出现的民工荒、招工难以及劳动人口工资明显上升,对此就是明证。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已呈现明显老龄化。有研究表明,在未来十年间,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将超过日本,超过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通观全球人口与国力的变化史,人口基数与结构的变化对国力、国运有着长远而决定性的作用。 2.土地管理制度僵化,自然资源消耗过多过快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土地及相关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供给抑制十分明显。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邻近城市的农村土地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城市发展用地,这本是城市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由于现行土地制度管理过于僵化,导致大量农村土地在转为城市用地的过程中,利益天平过多偏向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引发诸多激烈的社会冲突与群体性事件。在这种情形下,另一种声音以保护农村、保护农民的口号下,阻止市场与工商力量向农村的扩散,又从另一个角度延误了农村在现代化大潮中应有的发展,使我国本来就十分巨大的城乡差距迟迟得不到弥合。归根结底,这与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缺乏在城市化背景下的走向判断有密切关系,与土地制度本身涉及到各相关群体的巨大利益调整高度相关,是制度供给滞后的另一个例子。除土地之外,我国其他各类自然资源方面,也存在着定价机制缺失以及政府发展经济的强烈动机之下的粗放使用,已经造成了近年来各方面有深切感知的、公众意见十分强烈的各类水、土、气污染问题以及资源能源过多过快消耗等严重问题。 |
相关阅读:
- [ 03-17]着力营造供给侧改革中的安全环境
- [ 03-15]卜昌森:供给侧改革给安全生产带来新机遇
- [ 03-10]“加减法”是供给侧改革的成功秘诀
- [ 03-04]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地方出口贸易发展
- [ 03-02]《统计公报》揭示 我省工业供给侧改革尤为迫切
- [ 02-23]两会前瞻:经济改革攻坚深入 十三五规划指方向
- [ 02-23]厦门市四举措把握供给侧改革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