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调查——不要忽视“一杯牛奶”的力量

2016-02-22 17:54:33 顾 阳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上海市徐汇区盛大花园小学学生们正在饮用学生奶。记者顾 阳摄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广受关注。图为新希望乳业在云南玉溪江川县翠峰小学开展的一次食育教育活动。资料图片

“这是关系到孩子健康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作为一家民族乳品企业,我们还是要继续做下去……”2月4日下午,刚刚结束会议的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王景海所说的“大事”、“好事”,正是启动于2000年8月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2015年两会期间,王景海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13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学生饮奶的建议”,经媒体报道后广受社会关注。

事实上,与“洋奶粉”冲击下中国乳业市场的跌宕起伏相比,学生奶市场似乎有些“波澜不惊”——15年来,学生饮用奶的在校日均供应量从2000年启动之初的50万份,增长到2015年初的1914万份,全国31个省份、6万多所学校的2200万学生从中受益。

“说‘一杯牛奶健壮一个民族’,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王景海说,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健康中国,而中小学生时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其体能与智能的发育,关系到千万个家庭和国家的未来。“不过,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在校生全国有2.2亿,他们中有90%的人还喝不上安全营养的学生奶,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并支持这项事业!”

为何学生奶难以进入校园

2016年1月22日,是北京市中小学第一学期的最后一个在校日。在北京市西城区虎坊桥附近的一所小学门口,二年级学生家长尹志军告诉记者,时常会听到孩子抱怨“到第四节课肚子饿得咕咕叫”,但除了温开水外,学校又不允许自带零食。

当记者问及知否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时,这位家长表示并不知情,“幼儿园时倒是有牛奶加餐,小学不知为啥没了?”对于“在上午课间加饮一盒学生奶”的建议,这位家长的态度很明确:只要是为孩子好,我们家长都会支持!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北京市中小学除极个别为孩子提供学生奶外,绝大部分中小学均未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北京学校的后勤工作由各校自己负责,教育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组织;另一方面,可能也与北京家庭平均饮奶量水平相对较高,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有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

事实上,这种状况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表示,牛奶是一种营养成分齐全、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的天然食品,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特别是钙。“对于正在成长发育中承担紧张课业的孩子们来说,每天按时定量地饮用牛奶,能有效缓解营养不足,补充因活动散失的大量能量”。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青少年钙摄入量应保证每日1200毫克至1500毫克;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儿童和青少年的钙摄入量是4岁至10岁每天800毫克,11岁至17岁每天1000毫克。

“实际上,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钙摄入量只达到建议量的30%至40%,这与我国青少年膳食中缺少牛奶类食品有直接关系。”马冠生及其团队曾对过去10年我国学生营养状况及改善措施做过深入调查,结论是:一方面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的不足或缺乏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另一方面学生特别是城市学生中超重肥胖率不断增长。

马冠生表示,强调学生奶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的目标,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改善,“学生奶计划不能因为‘三聚氰胺事件’而因噎废食,更不能因为小部分学生饮奶后出现正常的乳糖不耐现象而叫停”。

86岁高龄的营养学家蒋建平是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发起人和参与者。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生奶的基本要求是“安全、营养、方便”,而“安全”又是重中之重和生命线。难能可贵的是,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15年来,受到了相关乳品企业的高度重视,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