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四个维度(人民要论)
2016-02-22 16:12: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听得到”与“听得进”:构建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不仅是话语权的展现载体,也是意识形态的外化形式。改革开放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需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中处理好传统话语与现实实践、中国话语与西方话语之间的关系,构建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话语体系。 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需要兼具时代眼光和国际视野,反映和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世界的深刻变化,调整、创新意识形态话语,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其一,调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语言和范畴,及时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对于一些传统宣传语言和范畴,需要重新加以梳理、解读,处理好这些范畴与现代社会使用频率更高的范畴的关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其二,积极吸纳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充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其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话语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中国风格。 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需要运用人们容易理解、可以信赖的语言,不仅要让人“听得到”,更要让人“听得进”。这需要转换话语方式,吸收大众话语,创制亲近性文本。要从政治性的文件语言向日常性的大众语言转换,从抽象向具体转化。在这方面,我们党的领袖人物作出了表率,如毛泽东同志的“三大法宝”“三座大山”“糖衣炮弹”等话语,邓小平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话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压舱石”与“助推器”、“钙”与“软骨病”、“打铁还需自身硬”、“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等,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生动形象接地气、便于理解和传播的话语。这种契合大众生活的话语方式,更容易让群众听懂和信服。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相关阅读:
- [ 02-22]厦门以供给侧改革引领新常态|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加快厦漳泉一体化发展
- [ 02-22]以供给侧改革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 [ 02-22]郝龙斌:国民党只有打开耳朵倾听才能改革
- [ 02-22]新华社评论员:坚持改革创新 提高能力水平
- [ 02-22]厦门以供给侧改革引领新常态 致力转型|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逐步扩大至全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