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国经济在转型中昂然前进

2016-02-19 15:04:51 张君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一些所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论调也在事实面前一次次被揭穿。这些论调,或不了解中国国情与经济实情而妄自推断,或机械套用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模式错误预测,或出于某些利益驱动而有意散布。“中国经济崩溃论”可休矣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看来,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经济在唱衰声中昂然前进, 3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100多倍,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也从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西方悲观论”无力解释中国经济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关键词: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基础设施;消费需求;崩溃;倡议;经济增长速度;肖金成;西方主流经济学;投资需求

作者简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一些所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论调也在事实面前一次次被揭穿。这些论调,或不了解中国国情与经济实情而妄自推断,或机械套用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模式错误预测,或出于某些利益驱动而有意散布。

学者认为,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低迷和不确定性尚未结束,中国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总体复苏背景下的重要压舱石。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在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崩溃论”可休矣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看来,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经济在唱衰声中昂然前进,3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100多倍,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也从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中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已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学者认为,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从中期步入后期,与之伴随的是中国经济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张宇认为,中国经济保持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源于三重优势:一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优势;二是与大国优势同步的人口优势、空间优势、内需优势、资本积累优势;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很多新特点和新优势。

“西方悲观论”无力解释中国经济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金融地产崩盘论”、“中等收入陷阱论”、“制造业竞争力丧失论”、“人口红利消失论”、“权贵资本主义论”乃至“社会崩溃论”等“唱衰中国”的陈词滥调又开始出现。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莫童表示,“中国经济崩溃论”由来已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对中国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属于陈词滥调;第二类是不了解中国经济,却“语不惊人死不休”;第三类是传统西方经济学的老套路,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表现和预期持悲观态度;第四类是出于利益需求故意进行舆论唱衰。“然而,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模式往往严格限制在假设的范围之内,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践不符合假设条件。中国经济增长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一带一路’等战略倡议更是对全球资源配置影响深远,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工具无法有效分析。”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下行,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结构调整。环境污染重、高能耗、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产业,在中国经济比较热的情况下很难自动淘汰,要有一定压力。另一方面是供给需求变化。2008年以来,国际需求在下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外贸和投资需求,国内消费需求缓慢增长。“双重原因导致的直观结果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2014年的7.5%下降到2015年的6.9%,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充足

肖金成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充足,动力来源有几个方面。第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能够释放出很大的消费需求。通过城镇化,把家属转移到城市,住房、消费需求都会大幅度增长,这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第二,随着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情况的改变,劳动者收入将逐步提高,同时拉动消费需求。第三,民间投资加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第四,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空间很大。“这几大经济增长动力决定了,至少到2030年中国经济都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钦解释,工业发展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之一。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盈利6.35万亿,保持这样的水平实属不易。在此背景下,中国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的步伐。中国企业充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活力,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学者认为,除了“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和举措的积极推进,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同样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一些所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论调也在事实面前一次次被揭穿。这些论调,或不了解中国国情与经济实情而妄自推断,或机械套用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模式错误预测,或出于某些利益驱动而有意散布。“中国经济崩溃论”可休矣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看来,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经济在唱衰声中昂然前进, 3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100多倍,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也从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西方悲观论”无力解释中国经济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关键词: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基础设施;消费需求;崩溃;倡议;经济增长速度;肖金成;西方主流经济学;投资需求

作者简介:

改革开放经验带动区域发展

学者认为,不断推进“走出去”战略,也是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

肖金成以“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为例表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就是特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形式的体制创新,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将这些经验在“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实施过程中加以推广恰逢其时。

具体来说,一是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改善。“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资金短缺,可以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渠道贷款,改善基础设施薄弱状况,进而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中国企业可以“走出去”投资。

二是制度、体制等“软环境”的改善。政府间签订合作协议,以政府间建立的信任和机制帮助企业“走出去”,保护企业的利益。“国际合作首先要建立互信,共同发展,建立命运共同体。这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共享。”肖金成说。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看来,“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最重要的动机,是中国要与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我们的发展成果。中国在过去经济相对落后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发展中国家;现在我们富裕了,更应帮助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减贫,要让他们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同中国共同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