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11日电(上官云) 除夕、春节刚过去不久,辞旧迎新的鞭炮声犹在耳边,“年味变淡”的话题又引起了人们关注。其实,这样的感慨并不新鲜,早在前些年便出现了这种说法。对此,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社会转折时期,出现一些“年味儿变淡”的现象或者一些年俗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但这不等于‘年’的价值消失了”。 “年味儿变淡”或因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古往今来,不少文章都勾勒出了旧日过年时的情境,令不少现代人向往:走亲访友的礼节、如何祭祀百神……甚至连吃喝都有讲究,比如初一的五辛盘与初七的七菜羹等等。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春节期间古老的民俗在慢慢消失:一些小年习俗形同虚设,“人日称重”无人在意……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叹:年味儿变淡了。 这种看法似乎不无道理,但民俗专家段宝林并不认同。他说,根据自己以前的调查结果,每逢过年,年货市场还是相当热闹的,而且,不管离家多远,人们都要尽力返乡团圆,“我曾经去农村过年,像什么剪纸、社火、民间表演等各类活动,都办得非常热闹”。 “人们之所以会发出‘年味儿变淡’的感叹,除去一些特定原因外,与圣诞节等一些‘洋节’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的目光也有关系。”段宝林指出,“这些外国节日有点儿‘狂欢节’性质,是在外边玩儿;春节年俗则表现为家庭活动,强调‘团圆’二字”。 “以前物质生活不够丰富。比如,人们平时想吃顿饺子都很困难,但现在想吃的话可以天天吃到。从这个角度说,也可能有人会觉得年味儿淡了。”段宝林笑着说。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对段宝林的话表示认同,“过去是农耕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过年的时候,大家一起休息、娱乐,老早就开始准备过年,年味肯定要浓厚一些。而现在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很多人都不在家乡生活了,有多少精力为营造年味儿做准备呢?” “年味儿变淡”不等于“年”的价值消失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物质丰富,过年时的娱乐、饮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那么,“年味儿变淡”具体所指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答案见仁见智。民俗学者王娟认为,就传统年俗来讲,变化多发生在庆祝方式上,比如拜年的形式、走亲访友的代步工具等等,但年俗中真正传统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 诚然,一些旧民俗没有了,但也有一些新民俗出现:除夕看电视春晚、微信拜年、拜年送鲜花,但万变不离其宗,阖家团聚、祈求幸福吉祥是”年味儿“永远的不变主题。文化学者胡野秋认为,“文化就是这么增增减减地流动着”。 “即便‘年味儿变淡’在现实生活中有所表现,但不等于年的价值没有了。”高巍也认为,在社会转折时期,出现一些年味儿变淡的现象或者一些习俗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年’的价值仍然在那里”。 “‘年味儿’有所变化不等于说‘年味’就消失了。”对于这个话题,段宝林总结道,“民俗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美,人类的生活是有起伏的。但总而言之,我们要在过年时和谐欢乐地休息,为新的一年储备好旺盛的精力”。 |
相关阅读:
- [ 02-11]闪耀海沧巨型灯王抢眼 精彩活动年味浓
- [ 02-10]网络媒体走转改:北京人河北小城过春节 更有年味
- [ 02-10]回忆:老照片中的年味
- [ 02-10]春晚广州会场:岭南年味儿足高科技元素酷
- [ 02-10]别样的年味:一个“北漂村”的春节前七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