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 贵州加大力度鼓励贫困户融入城市

2016-02-01 16:07:21 黎萌 来源: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黎萌):把贫困人口从偏远之地搬迁出来,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实方法。去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易地搬迁被列为“十三五”期间我国脱贫攻坚五大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目前尚未脱贫的人口有493万。其中,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居住的还有130万。

丹寨最边远的山区穷困村还有44%的户未搬迁

高峰村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最为典型的边远山区穷困村,自然条件极差,通过前几年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该村已有279户1284人搬迁进城,户数和人数皆占全村户、人总数的56%。普遍认为,搬迁进城的村民除减轻了对原居住地生态的压力外,由于机会的增多,他们脱贫致富也有了更好的平台。此外,新家水、电、路三通,电视、网络全覆盖,上学、就医等条件也显着改善。

但即便如此,高峰村仍有44%的户和人在过去的4年里依然选择了留下。他们没有走出大山,主要是什么原因?“不搬出来有些是家里没有劳动力,出来不知道怎么干?另外就是实在太穷了,出不起购房子的钱。还有就是老人,大山里呆惯了,担心进到城里后没有了地,吃什么?”已经从高峰村搬迁出来,并且已在城里创办了自己的家政服务公司的唐先亮告诉记者说。

出不起购房子的钱是个什么概念?在丹寨县县城的东湖安置点高峰楼,记者看到,这里的搬迁安置房一律是每家50建筑平米。按照2015年以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办法,每个贫困人口可以获得1.2万国家补助款。若按每户4口人计算,这样一个从高峰村搬迁到东湖安置点的人家共可获得国家补助4.8万,每套安置房的房价是7.1万,就是说这样的贫困家庭自己还要掏2.3万才能搬迁进城。

4口之家的贫困户现在搬迁不花一分钱还可得9千

“之前老百姓自筹资金的份额还是比较大的。”丹寨县移民局副局长雷智荣告诉国际在线记者,以高峰楼安置点为例,已经搬入的141户高峰村村民平均每户大约自筹了3万元左右。他说,2015年以前,我们给搬迁人口的补助标准没有今年大,今年起是因为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开始实施脱贫攻坚的“五个一批”工程,力度加大了。

“拿今年的标准,同样放到高峰楼这样的安置点,同样的贫困户4口之家,国家给每人的搬迁补助是两万,加起来就有了8万元,房子只要7.1万,因此每户不仅不花一分钱,还可以拿到9千元搞装修。这样做也是因为政府考虑到越往后,剩下的就越是非常贫困而出不起那三万块钱的人家。所以就是要让他们几乎都是免费就能搬出大山,在城里有套住房。”

雷智荣表示,都说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了,再让这些贫困人口自己掏钱才能移民就太难了,对他们而言,国家的政策也是越来越好。以高峰村剩下的44%的未搬迁户为例,其中的一半属于贫困户,就是最困难的人家了,没钱是他们无法搬出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易地搬迁有利条件多 但艰巨性前所未有

结合中央的最新扶贫政策,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孙志刚日前表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性和前所未有的艰巨性,贵州应紧紧抓住中央推进力度大、搬迁安置建筑材料价格有所降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好、工作机制越来越健全等千载难逢的有利条件,更加重视、更加清醒、更有信心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切实解决好“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

今年丹寨县计划继续攻坚高峰村剩余部分贫困农户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目前该村还剩余的未搬迁农户共有216户972人,涉及10个自然寨,大部分均是家庭特别困难或者思想较为保守,难以实现搬迁的对象。经镇、村干部加大宣传动员,结合中央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提高补助标准后,基本上同意参与搬迁。其中列入2016年第一批的有大田自然寨7户24人,其他自然寨将陆续参与。预计到“十三五”末,全村基本搬完,最多留下几户看守山林。

丹寨县委书记侯美传表示,“他们的脱贫问题等于是通过生态补偿加上支付看林工资的方式来加以解决了。” 他说,因为现行的脱贫标准不是很高,今年是人均3046元,一个月平均200多元,两三亩的收成就可以实现。但致富有困难,因为要有人均一万元以上的收入,搞农业还是有压力。

据了解,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按照贫困自然村寨贫困程度排序,从贫困程度最深的自然村寨开始实施整村整寨搬迁,是丹寨县今后几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精髓。“新政策的第一批试点预计今年3月份启动,年底应该可以见到效果。目标就是搬得出、留得下、让搬迁群众有事可做、稳定脱贫、融入当地社会不走回头路。”雷智荣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