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城管体制已到改变时刻

2016-01-13 07:14:34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海云 王海云  
分享到:

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了城管的改革方向

刚刚发布的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指导意见,针对过去城管工作实际中的突出问题,在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水平等多个方面明确了改革方向。

具体怎么改?各地其实早就开始了探索。

在陕西西安市的莲湖区,乘坐执法车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城管执法人员制定出了一整套标准化执法的规范:不许骂人,不许动手,执法要先亮证,不得单独一个人执法,有条件用执法记录仪取证的必须取证……在多年执法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总结,莲湖区城管执法局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和执法流程做出了细致的规定。

目前,城管执法行为的依据往往散落于各类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城市管理领域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城市管理法,一线执法人员经常抱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有底气。“不少地方城管局法制部门力量薄弱,法学背景工作人员还较为匮乏。”莲湖区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一旦出现行政处罚案件法律适用错误、处罚幅度失当、处罚程序违法,则行政诉讼败诉的可能性极高。

因此针对行政处罚的随意性,莲湖区城管执法局还专门为常见72种违法行为“量身定制”了一套《城管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标准化执法让执法有了依据、准则和支撑,减少了冲突的可能性。”莲湖区红庙坡街道执法中队中队长陶靖说。

城市管理不只是“城管”,还需要实行协商共治

“城市管理”不等于“城管”。不久前结束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2014年9月,北京市石景山区被确定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力图打开“城市病”综合施治的突破口。

“治理‘城市病’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多头管理、多头执法,‘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二是权责配置不合理,有职有权的政府职能部门‘管得了但看不见’,而无职无权的街道办事处‘看得见却办不了’;三是城市管理缺乏社会协同,往往形成‘政府干着、群众看着,政府很努力、群众不认同’。”石景山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主任冯重北说。

为此,石景山区建立城市管理系统归口管理机制,将区环保局、园林绿化局、公园管理中心、城管执法局等等都归于新设立的城市综合管委会管理,以此堵住互相推诿扯皮现象的源头。

同时,为解决“看得见”与“办得了”的矛盾,石景山区在体制改革中,将职能下沉到街道,城管执法局街道执法队以街道管理为主,而公安、食药、安监、环保、工商等常驻单位则抽调业务骨干,常驻街道开展综合执法。

管理好一座城市,当然也不能只是政府一头热。石景山区的五芳园社区是一个有600户居民的老旧小区,小区内遍布了118个居民私搭乱建的铁皮棚子,由于涉及居民众多,拆违难度极大,10多年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石景山区实施改革后,执法部门、有铁皮棚子居民代表、无铁皮棚子居民代表三方召开协商会,并在协商中取得了拆除违建的共识,但同时也要另建车棚以解决居民后顾之忧。会后,居民主动拆除自建铁皮棚子,使这样一个困扰10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城市治理中只有实行协商共治,才能扭转以往基层执法者与执法对象尖锐对立、而其他利益相关方却作壁上观的现象。” 冯重北说。

链接

城市管理 体制改革

匡定管理职责。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市政管理、环境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等。

明确主管部门。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研究拟定有关政策,制定基本规范,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积极推进地方各级政府城市管理事权法律化、规范化。

综合设置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央编办指导地方整合归并省级执法队伍,推进市县两级政府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实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

推进综合执法。重点在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执法频率高、多头执法扰民问题突出、专业技术要求适宜、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且需要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领域推行综合执法。

下移执法重心。按照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确定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